科學減糖 警惕「甜蜜負擔」

  圖:糕點、餅乾等含有較多添加糖。
  圖:糕點、餅乾等含有較多添加糖。

  糖是構成人體細胞、組織、酶和抗體的主要成分,同時也是維持機體正常運轉的主要能量來源。在所有基本味感中,甜味最受人類歡迎,能給人帶來滿足感。人類對甜味的喜好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很少有人能抗拒這種味覺體驗。然而,糖攝入過量也會造成「甜蜜負擔」,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限制糖攝入量,科學減糖,避免「甜蜜誘惑」。

  減糖主要指減少添加糖(或稱游離糖)的攝入,而不包括天然水果中以及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添加糖是人工加入到食品和飲料中的糖類,包括單糖和雙糖,常見的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漿等。儘管減糖已是大勢所趨,但減糖不是一刀切。糖是有雙面性的,適量的糖可以補充能量,幫助恢復體力、緩解疲勞;添加糖攝入過量,不僅是引發齲齒等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還會導致超重、肥胖、增加「三高」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於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糖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想要保持健康,就要做到適糖,而不嗜糖。

  適應和培養清淡口味

  要減少食用高糖加工食品,如各種糕點、餅乾、巧克力、冰淇淋、蜜餞、果醬等。對於其他食品,我們要學會看食品標籤,在配料表中糖的排序越靠前,添加量越高,優先選擇添加糖含量低或不含添加糖的食品。(「低糖」是指100克或每100毫升食品中糖含量低於5克,「無糖」是指每100克或每100毫升食品中糖含量等於或低於0.5克)

  含糖飲料是攝入添加糖的主要來源,應引起高度重視。推薦飲用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更不能用含糖飲料替代飲用水。

  科學減糖,重在廚房。在烹飪過程中減少糖用量,嘗試用葱、薑、蒜和胡椒等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減少味蕾對甜味的關注,適應和培養清淡口味。

  盡量減少外出就餐,如在外就餐時,應少選擇糖醋排骨、紅燒肉、拔絲地瓜、甜湯等含糖較多的菜品。

  注意甜味劑的攝入。世界衞生組織建議,不要使用非糖類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以此降低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因為長遠來看,非糖類甜味劑對控制體重並沒有幫助,甚至還可能有一些潛在不良影響,如增加成人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風險。\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