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介紹】《虛谷長馨》國禮送贈塞爾維亞

◆《虛谷長馨》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虛谷長馨》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京劇臉譜繪畫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京劇臉譜繪畫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蒙古族四胡音樂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蒙古族四胡音樂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2024年,習近平主席出訪塞爾維亞,以《虛谷長馨》之塞爾維亞鳳凰花的陶瓷禮物為國禮送贈塞爾維亞,其同時燒製的另一件《虛谷長馨》則出現在本次家鄉市集的非遺展示區內。

  創作者許麗枝表示,作品結合了塞爾維亞的國花,代表着中國對塞爾維亞的尊重和深厚友誼,用陶瓷手法燒製出來,是經久不衰的。竹子又是中國的一個傳統文化,代表着虛懷若谷的含義。

  許麗枝從事陶瓷技藝大約10年,這次來港介紹這件作品,她說,看到香港的市民特別熱情,希望把內地一些更美好傳統文化帶給香港市民,大家共同欣賞,把美傳遞給大家。

  京劇臉譜繪畫

  楊強是非遺項目—「翁(偶虹)派京劇臉譜繪畫技法」的第三代代表性傳人,曾學習戲曲表演,由於對京劇臉譜藝術的癡迷和酷愛,從而潛心鑽研臉譜繪畫技藝30餘年。他的臉譜畫筆鋒細膩流暢,譜式規範嚴謹。楊強這次是首次來港表演京劇臉譜繪畫藝術,更帶備了很多宣紙來港準備表演。

  「重彩工筆畫遠看像照片,要細膩到這種程度,非常下功夫。」楊強說,我們是老北京的一種傳統畫法,京劇臉譜、京劇人物都屬於重彩工筆畫。

  他昨日拿着關羽和孫悟空的臉譜畫像表示,有時候他們也畫寫意,畫寫意是較快且簡單的,只需十分鐘就畫完了。不過他們的老師曾經說過,畫寫意的臉是不能動的,身上穿戴的其他部分可以動一動、變一變。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同鄉社團帶來了內蒙古的民族傳統樂器和歌唱曲目。四胡的表演者蘇雅表示,目前內蒙古傳統樂器和歌唱形式主要透過高校設置相應的專業來傳承,身為內蒙古藝術學院的老師,她希望建設國際化的音樂教育高地。

  馬頭琴的表演者畢力格介紹,馬頭琴在科爾沁和鄂爾多斯地區有着深厚的民間基礎,幾乎每位牧民的家裏都會有把馬頭琴。隨着被列入首批國家非遺名錄,馬頭琴正從邊陲走向世界。香港是全中國的文化窗口,家鄉市集嘉年華在這裏舉辦,是傳播特色文化的極佳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