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大選結果成美政治體制審判

  香港文匯報訊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魯斯稱,特朗普被定罪後,仍會競逐總統大選。11月的大選結果將是對美國政治體制的審判,這是美國面臨的現實:兩名總統候選人之一是刑事罪犯,其競選活動的基調是聲稱政治機制被操控。全美選民在大選中猶如變身「上訴法院」,用選票來裁定特朗普是否有罪。

  在美國兩極分化的政治氛圍下,今次裁決對中立選民的影響至關重要。在共和黨內部,特朗普的黨內初選競爭對手黑利退選後,約五分之一的共和黨選民仍未有在初選中表態,換言之,他們之中只要有少數在大選中不投票,或轉軚支持總統拜登,都可能決定大選走向。但拜登的民望並不佔優,民主黨很難將今次裁決視作選情上的政治勝利。

  魯斯也指出,美國的法律體系在裁決中僅部分發揮作用,特朗普陣營不排除一路上訴至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顯著佔優的最高法院,已經推遲了關於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是否有豁免權的案件裁決,幾乎保證他不會在大選前受審,變相利好其選情,「這是美國法律體系的巨大缺陷。」

  「票站成唯一重要法院」

  魯斯認為,儘管今次裁決體現美國無人凌駕於法律之上,但美國選民仍或支持特朗普入主白宮,最高法院的多數大法官亦屬於保守派,「現時唯一重要的法院,是美國的票站,在投票之前,聲稱美國政治體系正在發揮作用仍為時尚早。」

  美國司法部前官員格林在《衛報》撰文稱,特朗普的定罪料不太可能顯著影響其選情,民眾對拜登執政能力的懷疑有增無減,多數美國民眾認為拜登無法抑制通脹、無力保護邊境安全。「自上屆大選以來,拜登和特朗普都變老了、腳步蹣跚,特朗普顯得更加暴躁,拜登的競選活動則平淡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