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團帶給聽障兒童最好的禮物—自信

  無聲合唱團的成員從最初的9人發展到現在的20人,地點也從百色市凌雲縣搬到了桂林市,人數的增多,環境的改善,孩子們也漸漸長大,他們中有的大學畢業後回到凌雲縣特殊教育學校成為老師;有的在大學深造或者準備考職業高中;還有的回到自己的村莊,陪伴在父母身邊。李博說:「孩子們或許會回到大山,回歸平常生活,但是合唱團帶給他們的自信會永遠陪伴他們。」

  學者李紹珠在《聾兒早期康復教育》一書中提到,在社會性發展方面,聽障兒童夥伴範圍狹窄;社會交往欠缺,社會常識貧乏。

  據了解,合唱團的成員大多都是建檔的貧困戶家庭,孩子們的父母多外出打工,他們與祖輩生活在一起,阻礙他們的不是殘障而是貧困,與父母交流少,對外界信息不了解,一些高科技的助聾啞產品根本接觸不到。但合唱團的經歷,讓他們對自己沒見過的事物感到好奇,而不是恐懼。

  目前,合唱團還不能撐起專場演出,對於是否增加訓練量,張詠和李博目前也在猶豫中:若是將演出時間擴展到90分鐘,無疑會增大學生的壓力、老師的工作量,讓他們在音樂中很難放鬆下來,這就背離了他們的初衷。

  幾次演出後孩子們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原本自卑的孩子更自信了。張詠笑着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去了大城市後,這些孩子還學會了『吹』,『吹』自己的經歷,有時一『吹』就是半年。」在作為音樂人的張詠看來,通過合唱團,這些孩子若是將音樂作為自己的專業,那是令人欣慰的。如果只是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也令人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