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屋租期短 憂回劏房最徬徨

◆過渡屋居民希望能延長租住期限,住到可上樓為止。圖為過渡屋博愛江夏圍村。 資料圖片
◆過渡屋居民希望能延長租住期限,住到可上樓為止。圖為過渡屋博愛江夏圍村。 資料圖片

公屋延誤落成統計
公屋延誤落成統計

未來四年公屋落成量預測
未來四年公屋落成量預測

◆許女士一家現時居住的過渡屋400多方呎。 受訪者供圖
◆許女士一家現時居住的過渡屋400多方呎。 受訪者供圖

◆謝女士之前居住的劏房的公共空間。 受訪者供圖
◆謝女士之前居住的劏房的公共空間。 受訪者供圖

◆劉先生
◆劉先生

  住變好 人開朗 家庭變和睦 齊讚屬德政

  隨着過渡性房屋陸續建成、傳統公屋加快落成,以及簡約公屋即將入伙,劏房戶逐漸告別惡劣的居住環境。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追訪了三名搬離劏房、入住過渡性房屋的居民,直擊他們的現況。他們表示,居住環境的改善,整個人也開朗不少;更有人在好環境下誕下一名女兒,她大讚過渡性房屋是德政,迅速改善了劏房居民的生活環境。他們希望延長過渡屋的租住期限,讓居民能住到上樓。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許女士:家添女兒也不擠迫

  許女士一家幾年前居於西灣河一間不足200方呎的劏房內,租金5,000多元。香港文匯報記者當時家訪這個三口之家,直擊其劏房單位在擺放一張碌架床、一個電視櫃之後,只剩餘一條通道,勉強能讓人通過,最難接受的是廁所與煮食位置貼近。

  許女士憶述,當時可謂是一步一驚心,「切菜炒菜的時候都會盡量遠離廁所,因為感覺有細菌包圍着食物。」其長子由出世到幾歲大都在劏房度過,「當時他沒有太多活動空間,好擔心影響發育。」

  2022年,他們成功搬遷至西灣河一間過渡性房屋內。許女士形容自己一家是過渡性房屋政策的受益者,「搬至過渡性房屋後,居住環境大有改善,居住面積翻了一倍多,約有400多方呎,有通風窗,還有大陽台。」她最開心的是過渡性房屋的月租僅3,000多元,比劏房少1,000多元,「可以節省家庭開支,作為搬上公屋的預備金。」

  公屋申請改回市區

  在入住後,許女士一家增添了新的家庭成員——可愛的女兒出生了,「住多一個人都綽綽有餘,不再像以前那麼擠迫,孩子們亦多了很多活動空間。」

  許女士一家即將邁向輪候公屋的第八個年頭,加上女兒出生,原來申請的3人公屋單位,或要改為4至5人單位。同時,她去年又改動了公屋申請的區域要求,「原本申請擴展市區,但現在一家人居住在市區,子女都在這個區讀書,所以改為申請市區公屋,比較方便子女升學,估計因此還需要輪候更長時間才能上樓。」

  許女士認為,居住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兒童。可惜,許女士過渡性房屋單位的兩年租約將於今年7月屆滿,她還未清楚能否繼續續租,「擔心要搬走,希望不用搬走。」她希望特區政府可以延長過渡屋的租約期,同時加快興建公屋,實現告別劣質劏房的願景。

  謝女士:連經濟精神也大改善

  單親母親謝女士曾跟兒子居住在劏房6年之久,搬遷過三四次,居住環境最惡劣的一次,是入住一間與其他租客共用廚房、廁所的劏房。

  謝女士有一次暈倒被送院,再加上曾經便血,經檢查後發現她大腸有瘜肉,正在輪候做手術。她認為病情與疫情時長期進食罐頭食物、不注重飲食有關。

  獨自撫養兒子的謝女士非常擔心自己的健康情況,「若果有病就無法照顧兒子,亦想不出有誰可以幫手照顧他。」在社工的幫助下,謝女士七八個月前搬遷至過渡性房屋居住。營運過渡屋的機構會提供支援,令她感覺更安心。

  脫離了惡劣的居住環境,謝女士坦言,遷居後改善的不單是居住問題,連經濟狀況、精神健康也大大改善。目前她一家的居住面積比之前劏房為大,租金與之前差不多,且不用再與他人共用廚房和廁所,方便不少,又有私隱度。

  指無幼兒託管不合理

  但居住在過渡屋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不能為兒子申請託管服務,因為該服務只供劏房戶申請;其次,以往住劏房時可以申請中電津貼1,000元,但搬入過渡性房屋後,申請條件就變得複雜,她至今仍然未能申請成功,但即使成功亦只有600元。

  謝女士認為:「(從)劏房戶住到過渡屋,依然需要託管等支援,其實住哪兒,單親家庭都有這方面的需要,申請資格應該不變才對。」她亦擔心到租約期短的問題,「如果無得續租,到時不清楚是否要搬返劏房?」

  劉先生:望好事延續 持續優化

  劉先生與太太以及20歲的兒子早年住在深水埗一間80方呎、租金5,200元的劏房。該劏房擺放一張4呎床後,所餘活動空間寥寥無幾,幸一家三口於2020年成功申請入住深水埗過渡屋「南昌220」,自此告別劏房,生活大大改善。

  劉先生認為,「南昌220」位於市區,交通方便,租金相宜,空間寬敞,讓已成年的兒子擁有私人空間,生活摩擦大大減少,惟過渡屋的短板是租期短,「南昌220」項目早年拆遷,他一家隨即獲安排遷住元朗江夏圍村的過渡屋至今。

  劉先生坦言,在「南昌220」租約期滿前一直十分憂慮,擔心未安排居所而需要遷回劏房單位,「住慣過渡性房屋,便非常不願意搬回劏房居住。過渡性房屋比劏房闊落、功能齊全,租金又平,好驚要住返劏房,由天堂返回地獄。」

  年近八旬的劉先生形容過渡性房屋政策是德政,讓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可以在短期內改善居住環境,惟希望解決租期過短的問題,減少搬遷次數,更希望特區政府加速興建公屋,徹底改善基層市民的居住情況,「原本上年我以為自己就快收到上樓的好消息,誰知等到現在仍然未有聲氣,希望可以快點編配到公屋單位,唔使擔心要搬來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