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展寰:研北都建第三個垃圾焚化爐
政府暫緩實施垃圾收費,探索推動大灣區廢物資源處理一體化。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表示,期望與內地城市更多合作,將分類後的有用資源廢物,部分可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作為資源處理。政府會研究在北部都會區建第三個垃圾焚化設施,2035年全面關閉堆填區目標不變。\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
香港每日送往堆填區的垃圾多達11000噸,謝展寰昨日出席電台與電視節目時表示,希望與內地探討大灣區垃圾資源處理一體化,探討方向包括大灣區的廢物處理設施,可以處理部分香港的垃圾:「分類後就不是垃圾,而是一些資源可進行下游回收作其他產品用途,所以我們覺得可藉這個機會,整個大灣區一起合作,推動廢物資源一體化,推動一個『無廢灣區』,希望推動綠色產業的建立。」
推動灣區廢物處理一體化
他強調,「不是簡單地說,將垃圾送上大灣區焚燒,絕對不是這個目的。」他並舉例,目前本港每日產生的1000多噸廢紙,可收集後運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紙廠作為原料,生產再造紙。由於有關做法涉及廢物出入境法規、要求和標準制定等,並需討論整個運作的安排,本港與內地已開展討論。
謝展寰表示,首座位於石鼓洲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將於明年啟用;另一座選址屯門曾咀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將於下月諮詢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並計劃在2030年啟用後,便可以停止使用打鼓嶺堆填區處理垃圾。政府在北部都會區物色地點,興建第三個設施。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議員向《大公報》表示,內地對於垃圾入境的門檻較高,他預計事前需進行預先處理,方可運送到內地。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向《大公報》表示,內地已禁止「洋垃圾」入境,期望回收物質運上內地的標準可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