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假波案揭示球隊制度建設重要性


  廉政公署昨日公布一宗本港足壇假波案,共拘捕 12 人,當中2人為教練,7人為球員,分別來自港超聯和乙級聯賽共3支球隊;另外3人為外圍拆家,分別是另外三支本地足球隊的主教練或球員,而且案件涉及2021年起三個球季,個人單季外圍投注金額高逾100 萬元。連同去年中拘捕23人甲組聯賽假波案,本地主要足球聯賽近年皆蒙污,情況令人震驚,為本地球圈敲響警鐘。

  「打假波」是全球性問題。例如歐洲刑警於2013年破獲一宗大規模假波案,賽事涉及世界盃及歐洲國家盃的外圍賽,3年合共680場賽事,涉案人員包括現役、退役球員及球賽管職人員,人數多達425人,遍布逾15國,警方認為情況只屬「冰山一角」。而內地今年初播出涉及中國足協前主席陳戌源及國家足球隊前主帥李鐵的貪腐紀錄片,內容令人嘩然。

  香港球壇假波案不斷重演:2018年飛馬預備組假波案被揭發,去年則是港甲球會愉園涉案,當時球圈中人呼籲成立專責小組監管,希望造假不要蔓延至港超聯。然而事與願違,在龐大金錢利益面前,有人真的不惜搏老命「打假波」。

  從公布的案情來看,假波案造假手法其實如出一轍,都是賄賂球員操控賽果,再由親友在非法外圍賭博下注,以雙重獲利。隨着科技日新月異,貪污涉賭資金來源去向變得更加迂迴,令不法之徒心存僥倖。從近年的假波案人員和時序分布,顯示圈內情況不容樂觀。雖然廉署調查人員指並非球隊內部管理出現問題,但是涉案人員如此之多,時間跨度長達三個球季,內部管理真的沒有責任、沒有問題嗎?

  本港足球曾經有過光輝歷史,被譽為「遠東足球王國」,湧現出許多球星,並曾在亞洲盃取得季軍及世界盃亞大區打入五強等好成績,港足賽事一度被港人熱捧,萬人空巷。「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打假波」情況屢禁不絕,深受其害的自然是本地足壇,令有意入行的天才青年卻步,港足振興之路蒙上陰影。足總和球隊管理層,是時候多花工夫進行制度和品格建設,以杜絕造假行為,確保賽事公平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