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六月

  黃冠麟 學研社成員、文化工作者

  香港有藝術三月、法國五月、文化七月。賣花讚花香,今日我重點介紹由一班熱愛香港與中華歷史文化人士共同發起,從﹁國家文化及自然遺產日」起連續三日舉行的盛事—「非遺六月」。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非遺泛指民間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要成為非遺,該項目必須世代相傳,適應各社區和群體的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不斷被再創造,以維持文化的可持續與多樣性。非遺失傳了,就不能再生。這種存於民間的民俗文化傳承,非常需要學理化的匯整,才能在信息爆炸新時代的追求刺激都市人中,代代相傳。

  早年有討論是否可以「網上拜山」被當笑話,事後細思極恐。拜祭的風俗習慣不是一個人、一家人的事,而是關乎集體文化價值例如孝道、親愛、尊重等的體現。孝道源於天性,不分地域、種族、信仰,是人所應追求的普世價值。「網上拜山」的支持論點,包括比較減碳環保、有心按鍵比無心插香行為更有意義等,就反證在義理與人文價值觀扎得不夠深,需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社會價值觀的範疇上,接受更多的熏陶。形而下者,非遺是轉化產值不能或缺的工具。習近平主席曾強調,「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香港無處不旅遊」,我覺得更應該發掘大眾身邊的文化遺產,「無處不非遺」。

  這次「非遺六月」的項目,包括本地文化市集、免費親子工作坊。歡迎任何人參與交流。講座除有本地專家分享,更有灣區內地學者和傳承人。剛才提到孝道,會場亦有大學研發的元宇宙虛擬非遺博物館,體驗「盂蘭勝會」的節慶氣氛。有興趣的朋友可上http://www.ichjune.net了解詳情,希望能在會場見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