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素取勝】港零售難打價格戰 提升服務才治本

◆零售方面,香港無條件打價格戰,應着重質素與服務。
◆零售方面,香港無條件打價格戰,應着重質素與服務。

  港人自疫情後瘋狂北上,鄧希煒以他北上的經驗看來,內地的商店存在「卷」情況,同樣面對消費降級,很多甚至是「蝕住做」。他認為,香港如要回復疫情前的GDP水平,找回失去的增長量,必須要做到「回到八九十年代,重新振作展現獅子山精神,提升服務質量,可能賺得少一些,希望能留住顧客的心。 」

  他坦言,香港無法與內地進行價格競爭,香港根本沒有優勢,本地人均GDP約5萬元,而深圳福田區的人均GDP只有2萬至3萬元,工資結構不可能與他們競爭。香港必須在創新和特色上加強努力,而不着眼於價格戰,「即使魚蛋加了金箔,價格也不可能高達一百元一串」。

  勞動力短缺需政策配合

  他觀察到,許多長期問題依然未被解決,例如高昂的舖位租金,以及餐飲和旅遊行業的勞動力短缺。這些結構性問題,短期的政府改善措施難見成效,因此需要長期的政策和經濟策略來解決。香港在過去幾年已經討論過如何增加人口和勞動力,使餐飲和旅遊行業的整體消費市場更具競爭力。這些問題需要多角度的政策配合,引導經濟市場的力量,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