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金融不能食老本 用好橋樑優勢

香港金融業一直是經濟重要支柱產業,鄧希煒認為,香港經濟只能用「半杯水」形容,如果只關注金融市場中的股市,情況就如同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所言,股市回落至1997年的水平,香港這些年就像沒有發展過。但現實情況是除了股市,政府也應該關注金融業內其他支柱產業,例如保險業和資產管理等,保險業在2023年增長迅速,達到雙位數增長。無論是保險購買人數、保險總額,或是與保險相關的投資產品,都有顯著增長。但他坦言,即使金融業能頂半邊天,香港也必須有危機意識。
需有危機意識鞏固地位
鄧希煒認為,整體而言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穩固,香港擁有多方面的實力,包括「一國兩制」下的政策、法治體系、法律基礎以及人才資源,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什麼都不做。事實上,香港需要有更高的危機意識。 「對於那些聲稱香港已經在金融領域失去地位的說法,雖然可能現在看來不準確,但我們不能完全忽視,未來十年這樣的情況或許真的會發生。」
他坦言,「以往我們無需刻意唱好香港,其他人自然地覺得香港好,但現在很多唱衰香港的聲音,所以我們需要澄清。」他認為,香港面對眾多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褪色的批評,確實需要從兩個方面着手處理一下:一是正確傳達香港的形象與事實,二是從長遠角度審視並解決根本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首先,香港需要更積極地傳達自身的優勢和實力,例如依然持有獨特的地位和優勢。這包括其自由開放的經濟環境、健全的法律體系、地理優勢,以及連結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獨特橋樑作用。 必須透過更有效的公共關係策略和國際交流,重新塑造並強化香港在世界眼中的正面形象。
香港亦需要吸引更多新資金來源,他認為,「加強對東盟和中東等新興市場的了解和互動,以便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吸引他們到香港投資和交流,同時也需要政策上的支持與推動。」同時,香港需要創造更多的本土需求,促進經濟的持續成長。雖然舉辦大型活動如籃球賽能夠暫時提振氣氛,但這不能滿足香港經濟長期發展的需要。
復甦需持久的經濟活動
然而,他強調經濟復甦不僅僅是舉辦活動那麼簡單,需要創造更多持久的、在地化的經濟活動。他強調,其實無論身處何地,都會遇到困難,但要着眼於該地方的好處。提醒年輕人應該保持信心,不要過度悲觀地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