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情萬里】從阿勒泰到堅尼地城
趙鵬飛
阿勒泰是個地名,在北新疆,也是個多民族聚集地,哈薩克族人數最多,佔到一半。最近央視劇集《我的阿勒泰》引發高收視率,讓這個偏僻地名,受到了空前關注。與之同時進入公眾視野的,還有作家李娟。
從開始看李娟的散文到現在,已超過十年了。彼時的她剛剛出版了《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兩本散文集。鮮活動人的敘述方式,是課堂上教不出來的。質樸自然的句子,像是用一個字幕軟件,把生活場景中的真實對白,直譯成了一行一行的文字。驚艷之餘,一度十分賣力地向周遭的朋友推薦。有時候甚至會不打招呼,直接買下這兩本集子寄給遠處的朋友。不管不顧不理會對方閱讀意願的樣子,魯莽而真摯。彼時的我,想推薦的並不是阿勒泰的風光,也不止是阿勒泰的風物人情、牧場、牛羊,而是李娟直面生活時,隨遇而安的灑脫,和恬淡明淨的心緒。
在香港住了7年多,堅尼地城就是我的阿勒泰。日落時分,一群南亞裔的女人們,在海旁道,以瑰麗的日落為背景,拍下比耶的合影,遙遠故鄉牽腸掛肚的父母,也會被她們此刻真實的笑所撫慰吧。清晨下班,遇到從24小時M記裏醒來的麥難民,整潔爽利的送給我一個微笑。生活給了一段窘境,體面平靜的穿行而過,是生而為人最懇切的態度。士美菲路通往摩星嶺道的蜿蜒長坡,常常有瘦弱的耄耋長者,推着一車紙皮緩緩爬坡,低頭趕路的年輕人,會在最陡峭的坡階上揚手助上一臂之力,相識一笑的兩張面孔,舒朗簡白。
人間多苦,還要咬牙切齒地過,實在是悲慘。經典港片《歲月神偷》裏有一幕,颱風「貝蒂」襲港,任達華飾演的鞋匠一家,在狂風暴雨最猛烈的時候,合力抓住搖搖欲墜的屋頂。因為一鬆手,一家人頭上遮風擋雨的安身之地,瞬間會不復存在。這個橋段,想必是導演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直接臨摹。潛心活着的態度,遠比苦惱焦慮的尋找意義更接近活着本身。支持起塌陷,撫慰平挫傷,文字的驚人力量,不止療癒,還能在遠足的乾涸期,灌之以甘霖。
堅尼地城在港島西,不出7年之前的預料,正在開始被愈來愈多的人知道和喜歡。小紅書上的打卡筆記,多到翻不過來。海邊的海旁道,紫荊花開四季不歇。搖搖晃晃的叮叮車,一輛貼着一輛,叮叮噹噹駛入尾站。新興食家的奶黃流沙包,面海大櫥窗的咖啡店,開到通宵的可可店,街市3樓熱辣滾燙的雞煲,上坡下坡時遇到的港大男生女生,運動場網狀護欄的縫隙,拍到路的盡頭是海,裝扮嫵媚濃麗來來回回過馬路的白髮阿伯。每一幀畫面,都是自帶濾鏡的港產片,每一段視頻裏都有香港的美貌與底氣。
從這座熙熙攘攘又風平浪靜的海畔小鎮出發,10分鐘到中環,10分鐘也能抵達背山望海的無人之境。喧囂與曠遠,靜謐和浩瀚,切換自如的瞬間,便是一段說走就走的休憩。
遠方的阿勒泰和眼前的堅尼地城,瑰麗的連顏色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