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產學研」協作有利推動經濟升級轉型


  政府昨日公布「產學研1+計劃」首輪評審結果,從94個申請項目中選出24個,給予總金額逾10億元資金支持,期望透過加強「產學研」協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本港如今正邁入由治及興拚經濟的新階段,當局應藉此機會做好周邊配套和人才庫建設,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實現再工業化,推動經濟升級轉型的高質量發展,逐步實現將本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

  「產學研1+計劃」於去年10月推出,旨在推動本地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申請者須為本港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學,結果申請相當踴躍,再次證明本港的學術和研究實力非凡。事實上,本港多所大學長期排名世界首100名,科學園、數碼港和應用科技研究院亦逐漸成為科技研發、投資和專才發展的搖籃。然而,本港在「產業」方面一直跟不上形勢,令學術研發的成果遲遲未能落地融入本港經濟體系,錯失不少大好機會。

  如今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出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並且新選制下立法會納入不少創科專家,為解決社會經濟結構過於單一的問題迎來前所未有新機會。今次的評審結果涵蓋領域十分廣泛,既有當前熱門的人工智能及機械人,亦有健康及醫藥科學、新材料及新能源、先進製造和海洋生物科技等。根據政府公布的資料,過去兩年,當局成功接觸逾100間重點科技企業前來落戶或擴展業務,不斷完善創科中下游產業鏈。

  平情而論,本港勝在身為大灣區一分子,區內擁有結構多元的產業,手機通訊設備、無人機產業、新能源產業、半導體芯片生產設計、零部件生產等應有盡有,而且「一小時生活圈」亦已逐漸成形,有利進一步加強與區內內地各市對接及優勢互補。當前,本港一是要積極向海內外推廣創科新機遇;二是要切實做好「再工業化」的統籌和規劃,協助行業採用科研轉化的成果升級轉型;三是要盡快落實「北部都會區」的新田科技城和港深創科園等創科基礎建設,以盡快培育出本地新型產業集群,打造經濟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