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人語/金色的鄰居\姚 船

  鄰居,毗鄰而居,閉門不見開門見。

  俗話說,「金鄰居,銀親戚。」顯示好的鄰居比親戚還珍貴。因為親戚不在身邊,有的還在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國家,倘若有急事需要幫手,遠水救不了近火。而鄰居就不同,打個電話,敲下門,人迅即出現在眼前,正是遠親不如近鄰。

  四十多年前,在加拿大買房子比現在容易得多。我們雖然只抵埗兩年,被政府鼓勵第一次置屋者給予五千元加幣資助的措施吸引,用積蓄及銀行貸款約五萬元,買了一幢兩層樓小房子,有了一個自己的安樂窩。

  那時華人不多,周圍都是西人,不知鄰里是否可以融洽相處?遷居之前,心裏免不了有點戚戚然。

  搬家那天,右邊房子走出一位西人婦女,主動和我們打招呼。她一頭棕色頭髮,深邃的藍眼睛,滿臉皺紋,看樣子有六十多歲,但面色紅潤,精神飽滿。她一臉坦誠笑意,讓人放下拘謹,互通姓名,輕鬆交談幾句。

  她見我們兩個孩子在玩,也跟他們揮揮手。又問我們來多倫多有多久,習慣了沒有?還說,她五個兒女都成家買了屋,這裏只有她和丈夫。有什麼事需要幫忙的,可以找她。

  我們兩家的房子相隔不足兩米,所以和愛德華太太常碰面。她熱情健談,向我們介紹附近商場超市,還有其他鄰里情況。想不到新鄰居如此友善,讓我們稍微定下心來。

  有一天,風和日麗,我們在後園剪草,見分隔兩座房子的矮小木欄日久失修,破爛不堪,正思索着如何處理。愛德華太太走近說:「幾年前我曾告訴老屋主,叫人修一道新的,費用兩家分擔。他們嫌貴,擱下了。」我發覺她眼神充滿期待,希望了解我的想法。

  我說:「最好修一道鐵網圍欄,經久耐用。咱們合買材料,由我們動手。」「你會嗎?」「學着幹吧。」我回答。她興奮地點點頭。

  隔天,我們量好圍欄長度,到家居五金材料公司,職員幫着準備好所有材料,付款後運送到家裏。我們依照公司提供的資料,一步步做起來,從清拆、挖洞、立柱、灌水泥到拉鐵網、裝兩扇門,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當一道嶄新的四呎高圍欄樹立在兩家後園中間,愛德華太太高興極了,逐一給我們一個深深的擁抱。

  幾年後一次颱風,把後園一棵大樹吹倒,樹冠掛在電線上,電力公司派人把樹砍了,我們沒什麼損失。但隔街一位西人老漢卻上門來,說倒下的樹壓斷他們後園曬衣服的一根木柱,要我們賠償。我們打電話給保險公司。公司派人視察後,說不必理會,由他們的保險公司處理。

  西人老漢不肯,硬要我們出錢。他每天打幾次電話,令人不勝其煩。愛德華太太知道後很氣憤,幫我們接電話,厲聲警告他:「你是不是想欺負中國人?如果再這樣,他們會告你騷擾,我是證人!」隔天,果然平靜了,那根舊木柱悄悄重新立起來。我們十分感激。愛德華太太大方一笑:「好朋友,沒什麼。」

  就這樣,大家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和睦相處了十年。之後我們搬到城市北部。我特意接愛德華夫婦到新居一聚。臨別時,愛德華太太依依不捨:「想念你們。」「我們也是!」我說。

  如今,三十年過去,愛德華太太那爽朗的音容笑貌,仍不時在我腦海中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