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稿/大公報前瞻報道逾年 透視垃圾收費問題

  圖:《大公報》早在去年四月初已報道指定垃圾袋帶來的問題。
  圖:《大公報》早在去年四月初已報道指定垃圾袋帶來的問題。

  垃圾收費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影響面廣。《大公報》持續關注社會對垃圾收費的輿情,如實反映社會不同階層及不同持份者對垃圾收費的關注,先後推出「垃圾收費前瞻」、「垃圾收費試行」、「垃圾收費透視」、「垃圾收費之放眼世界」、「韓國環保減廢啟示」等多個系列報道,揭示不同階層、不同行業、不同處所,應對垃圾收費的安排及問題,記者更親身走訪日韓多地,實地了解當地垃圾處理安排,探討外國經驗對香港的啟發。

  「垃圾收費前瞻」系列報道率先走訪三無大廈、鄉郊地區、大型私人屋苑等地,採訪居民、業委會、清潔及物業管理業界等持份者,對垃圾收費的準備情況報實情、提警示、謀對策,希望推動垃圾收費計劃順利推行。

  政府在4月1日推動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大公報》隨即推出「垃圾收費試行」系列報道,反映不同處所落實垃圾收費的情況及問題。

  「垃圾收費透視」系列則採訪公屋戶、私人樓宇、三無大廈、劏房戶、豪宅戶在計劃下的難處,劏房戶慨嘆家居沒空間做分類回收、豪宅戶擔心增加管理費等,反映出不論貧富市民對垃圾收費有顧慮。

  記者親身體驗前線清潔工辛勞

  《大公報》記者更親身體驗前線清潔工的辛勞,從倒垃圾、洗垃圾桶等,親身體驗厭惡性工作的勞碌和辛酸,並了解到若實行垃圾收費,清潔工將百上加斤。

  《大公報》的報道更放眼世界,記者親身到日本及韓國,了解這些外界眼中的垃圾治理榜樣,實際是怎樣處理垃圾的,到底哪些地方值得香港借鑒。

  此外,《大公報》更直擊打鼓嶺堆填區與村民「相處」30年,期待焚燒垃圾發電設施加快興建;以及調查報道廚餘回收真相,向市民深入報道廚餘回收的背後真相。

  《大公報》亦透過網上問卷調查,收到逾3.1萬份有效回覆,發現超過九成受訪者不支持8月1日推行垃圾收費,建議先做好宣傳教育,興建焚化爐,為減廢政策創造有利條件。

  大公報記者鍾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