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創新之路:超長期國債發行

  時富金融研究部

  在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雙重背景下,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近期財政政策的創新舉動,特別是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與「保交房」政策的細化,標誌着政府對經濟的積極干預與前瞻布局,旨在穩定增長、優化結構,為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財政收入方面,受高基數效應與前期減稅政策影響,2024年1月至4月財政收入為80,92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7%,出現了負增長。但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抬高基數,以及去年年中出台的減稅政策翹尾減收等特殊因素影響後,財政收入實際保持了2%的增長,表明經濟基本面的內在韌性與潛力。財政支出則顯示出政府對民生保障與結構調整的側重,社會保障、衞生健康、教育支出的快速增長,以及對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都表明了政府在穩定經濟與促進結構調整上的努力。儘管土地出讓金的下降給地方政府財政帶來壓力,但也促進了地方政府優化支出結構及尋找新動力。

  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此背景下,財政部於5月13日公布了超長期國債的發行安排,今年擬發行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的超長期國債,首次招標日期為5月17日,11月中旬發行完畢。此次超長國債的發行是財政政策的一大創新與戰略部署,不僅為國家長期戰略與關鍵領域提供資金保障,更展示了財政政策的靈活與高效調整。此政策對經濟修復具有深遠意義,為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轉型、區域平衡發展等關鍵領域注入了長期資金,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核心推動力。超長期國債的發行不僅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源頭,還通過乘數效應直接拉動經濟增長,對科技創新和製造業升級的支撐更是為經濟轉型增添新動力,回應全球綠色趨勢,促進經濟平衡發展,並且豐富金融市場投資選擇,優化利率曲線。

  隨着超長期國債的逐步實施與專項債的加速,政府性基金支出有望提速,財政政策的積極效應將進一步釋放,加上房地產市場的逐步企穩與政策支持,預示着新的平衡點即將到來。對於投資者而言,超長期國債的發行不僅提供了穩定的投資管道,更是一個重要的政策信號,預示着政府對基礎設施、綠色經濟、高科技與鄉村振興等領域的長期看好。投資者應緊跟財政政策導向,把握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多元化配置資產,重點關注受益於政策支持的行業,同時留意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動向,以實現資產的穩健增長。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