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金融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 增強香港金融競爭力

  譚岳衡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香港近期經濟亮點頻現,金融市場尤其港股市場回暖明顯,讓業界對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增信心。筆者認為,香港要趁近來股票市場表現活躍的勢頭,集中推出一系列利好措施,並且從三方面着手,包括有意識地、分步驟地推廣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做好國家金融安全的「緩衝區」,進一步深化互聯互通,鞏固融資中心地位助力「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等,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增強香港金融國際競爭力。

  做好國家金融安全的「緩衝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1月舉行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強調要着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風險。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近年來面對着市場波動風險、資本流動風險、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不確定帶來的非預期風險,以及外部對金融基礎設施乃至金融體系進行攻擊破壞的風險等,香港擔負着維護自身和國家金融安全的重任,要成為國家金融安全的「緩衝區」,避免國家成為金融衝擊的首當其衝之地。

  在金融監管和風險管理方面,需要提前為可能發生的各類金融風險備好政策工具箱,為部分金融機構可能無法介入有關系統的極端情況做好預案,要研究一些激勵機制,針對中資銀行、港資銀行的清算往來體系,在現行系統之外,有意識地、分步驟地推廣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

  與此同時,要繼續積極吸引全球主要金融財團、金融機構、大型跨國企業在香港加大布局,大型跨國企業越扎堆,香港市場的多元性就越強,以全球眾多在港機構的捆綁利益來制衡個別國家的金融霸權。

  進一步深化互聯互通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重要講話中亦強調,要通過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穩慎把握好節奏和力度。

  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義之一。自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香港與內地在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機制已涵蓋股票、債券及衍生品市場。香港還是歷史最久、規模最大、運作最為規範的離岸人民幣樞紐,未來應推動互聯互通繼續擴容增量,降低交易准入門檻和交易資質,加快推進「新股通」「商品通」和「保險通」,「港股通」要納入更多中小市值公司。今年恰逢互聯互通十周年,香港回應投資者和行業需求,可趁勢出擊推出的利好措施包括,進一步降低互聯互通交易准入門檻,加快落實包括收窄交易價差在內的提振措施,釋放更多資金,促進市場流動性,同時也要加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圍繞互聯互通領域,引入人民幣計價機制、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創新發展、衍生品市場需求等,進行策略層面的部署,從而保持目前金融市場持續向好的趨勢。

  助力「一帶一路」合作共贏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唯一普通法管轄區,在經營國際業務、吸引國際資金方面獨具優勢,是連接內地與海外資本市場的重要紐帶。目前有逾50% FDI(外商直接投資)經香港進入內地,逾50%內地貨物經香港轉口,大量內地企業赴港進行IPO,以及選擇香港作為走出國際市場的首站。下一步,香港應加強吸引內地及非歐美國際資金,鞏固香港傳統和獨特金融優勢。

  香港須成為「一帶一路」的最主要投融資平台,尤其是吸引中東優質資本對接東盟經濟發展資金需求,打造「中東資金─東盟項目─香港平台」模式,推動更多優質中資及東盟企業赴港融資、輸送優質資產,吸引中東主權財富基金以及「一帶一路」優質資本,鞏固並強化香港「一帶一路」投融資平台建設;通過股本融資、債券融資、基金融資三管齊下,推進成熟項目,形成「帶路板」示範效應,推動中資及港澳金融機構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覆蓋。

  香港要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北部都會區」建設是重塑和升級香港製造業基礎的戰略路徑,也是金融、財務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優勢產業擴闊發展的腹地。香港須盡快優化與內地的通關流程,打造灣區一體化營商體驗。「北部都會區」也要借鏡內地「一攬子」產業園區開發經驗,加大對科技獨角獸企業引進力度,充分發揮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孵化和吸引創科企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