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電動車配套滿足需求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近年本港馬路出現不少電動私家車,款式之多令人眼花繚亂,新科技應用更是嘆為觀止。當局大力推動新能源交通產業下,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趨勢已無懸念。不過,隨着電動車不斷增加,最需要的充電配套卻遠遠追不上需求,成為現時電動車主的最大苦惱。

  本港燃油價格全球最貴,因此電動車除價格較便宜外,充電費用僅為燃油價不足十分一。根據官方提供資料,截至2024年4月底,本港共有93,173輛已登記的新能源車輛,佔10.3%。估計數量還將大幅增加之勢,直至完全取代燃油車。

  為配合國家「雙碳」目標,香港致力爭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將於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減少運輸業界的碳排放,發展新能源運輸是全球大勢所趨。政府先後在2021年3月、6月及10月公布《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涵蓋各方面政策方向和未來目標,引領香港在2050年前達至車輛零排放。

  事實上,《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中具體闡述了所需配套的長遠政策目標及計劃,包括訂下目標於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推動使用電動私家車、擴展電動車充電網絡及創造電動車普及的配套環境等,給持份者足夠時間轉用電動車。在完善的公共及私人充電網絡方面,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指出,將在2027年或之前將香港公共和私人充電停車位的總數提升至約200,000個。

  按上述數字推算,本港電動車每年平均有大約9萬輛新登記,至2027年應該達到30萬輛,只有20萬個充電裝置,似乎未可滿足需求。新能源交通產業乃大勢所趨,電動車充電配套普及化事在必行,當局真要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