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手記】歷史不容忽視 教育任重道遠

  記得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科大為教授曾開過一個玩笑。他說,我們歷史學是「無用」的。醫學能夠治病救人,誰都免不了要去醫院看醫生,故醫學的作用巨大。那麼,歷史學呢?我們歷史學家處理的人,幾乎都已經死了,甚至已經死了幾千年,何用之有?

  也有歷史學系學生告訴我,他去參加一些機構的工作面試,常有非歷史專業的面試官問他,你們學的歷史有什麼用?有時還會被教訓一頓,要求他不要沉迷過去,應該「喜新厭舊」,面向未來。

  族群「無史」等於「無權」

  那麼,歷史學有什麼用呢?最近,讀到歷史學家王汎森的新著《歷史是擴充心量之學》,頗受啟發。

  王汎森首先從反面來談歷史,如果「無史」的話,人類會怎麼樣?

  他認為,對於個人而言,如果沒有歷史,與該歷史有關的人就近乎「一個失憶的人」,如同「一艘漂泊在大海中的棄船」。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歷史關涉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如果「無史」,就會成為「不知身世的孤兒」,失去身份認同。

  他指出,對於一個族群來說,沒有歷史,就「沒有權力」(out of history, out of power),該族群也「幾乎等於不存在」。近年來,歷史學研究開始眼光向下,研究婦女的歷史、庶民的歷史,還有少數族裔的歷史。其目的都是試圖給無權的族群賦權,讓他們被主流社會看見,獲得必要的尊重。

  遺忘歷史,就會使得某些利益集團任意編造或刪除歷史,為現實利益服務,變得輕而易舉。今日,有人不斷否定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事實,有人過度誇大港英時期香港的言論出版自由。幾多人能記得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如果沒有歷史知識的傳遞,歷史就會因此被濫用。

  遺忘歷史,有時也會導致國家利益受損害。王汎森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上,日本宣稱「東三省自古不屬於中國」云云。面對這種無稽之談,參加和會的中國代表居然無言以對,因為他們不懂相關的歷史。

  最近媒體報道,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發布了美國前總統卡特46年前的一段視頻,其中卡特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China),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目的,自然也是希望透過重溫歷史,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利益。

  因此,歷史雖然不能像醫生那樣妙手回春,卻可以防止集體遺忘,防止有心人篡改歷史,亦有助於維護國家利益。如果不能經常重溫歷史,通過教育等手段傳遞歷史知識,即使史料仍然典藏於圖書館、檔案館中,在一般人的頭腦中,歷史也彷彿不存在。

  ◆ 毛升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