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樂居」洗心革面 冀可競投新服務

◆李永誠表示,童樂居事後已推行一連串徹底的改革措施。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李永誠表示,童樂居事後已推行一連串徹底的改革措施。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院舍「童樂居」於2021年底爆出多名員工虐兒事件,至今逾30名員工被起訴,部分已被定罪。香港保護兒童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李永誠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童樂居」事後深刻反思,汲取教訓,改正錯誤,盡力堵塞漏洞,已推行一連串徹底的改革措施,包括將日間照顧兒童的人手比例由1:7優化至1:5,遠超社署的1:8最低要求;投放更多資源倍增人手;以及每周隨機抽查最少3小時閉路電視片段以觀察員工的日常工作手法等。他坦言,面臨財政壓力,如未能籌得更多善款,或會考慮暫停個別服務,並希望社署早日「解禁」,讓保護兒童會可重新參與競投營辦新的資助服務。

  社署:持續監察機構服務運作

  「童樂居」虐兒事件發生後,保護兒童會的獨立檢討報告揭示「童樂居」在日常運作、督導、培訓等多方面出現嚴重缺失,並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加強機構管治和日常督導。社署其後成立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檢討委員會,並分兩階段就本港留宿幼兒中心服務、院舍及家舍形式照顧服務和寄養服務合共提出70項建議。

  社署日前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因應委員會建議就服務表現不達標的機構設定監察期,署方2022年9月為童樂居設定12個月的監察期,將其原先沒有時限的《津貼及服務協議》轉為一年期限,並加入相關條款要求機構執行改善措施,其間社署一直密切監察其表現,該會亦有按要求在監察期內向社署提交進度報告。監察期屆滿後,社署已就「童樂居」的協議續期一年,其間機構須每半年向社署提交進度報告,亦須繼續暫停參與競投營辦新的資助服務,署方會持續監察機構的服務運作及表現。

  李永誠日前表示,已針對事件進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將「童樂居」日間照顧兒童的人手比例優化至1:5、新設直接向總幹事匯報的「守護兒童顧問」一職,又於去年初成立「守護兒童學院」,所有員工須按其職能每年完成5小時或10小時在職培訓,期望透過投放更多資源以確保員工的專業技能符合行業標準。

  開支增財政受壓 或停個別服務

  他承認,「童樂居」虐兒事件發生後初期,有市民對機構產生疑問,籌款困難,但許多服務使用者一直對機構投下信心一票,不少善長亦已重新捐款,「現時共有約1,600人輪候我們5間日託嬰兒園服務,足證市民並不擔心。」

  他坦言,增聘人手及改善員工福利令開支大增,機構面臨財政壓力,如未能籌得更多善款,或會考慮是否需要暫停個別服務。

  保護兒童會總幹事周舜宜指出,虐兒事件後,已將「童樂居」人手由70人倍增至現時約140人,現時每周會隨機抽查最少3小時閉路電視片段以觀察同事的日常工作手法。她並指,在「童樂居」留宿的幼童,近九成的母親為吸毒者,部分曾被家長虐待,「從前的員工或無被知會幼童的狀況,例如會撼頭埋牆或出現自閉行為,員工會以為他們不合作而被牽動情緒。現時會請兼職臨床心理學家向他們講解,員工的耐性及同理心都提高了。」

  她續說,虐兒事件發生期間的「童樂居」員工,只有幾名仍然在職,而新聘的部分員工亦已離職,「他們離職的原因,個別是因為不適應院舍環境或不習慣照顧幼童,個別則希望接受新挑戰。」李永誠亦補充,未曾聽說有人是因為機構文化而離職。

  夠秤未獲安置 籲登記做寄養家庭

  「童樂居」共有104個宿位,現時約有100名幼童使用服務,包括一名2021年虐兒事件的受害者。周舜宜表示,「童樂居」基本上服務0歲至3歲的幼童,年滿3歲如仍未能適合回家,應轉往其他社會服務單位或寄養家庭,但現時「童樂居」仍有約20名年滿3歲的兒童留宿,希望整體社會予以配合。她同時呼籲更多人登記成為寄養家庭,「如把幼童經常轉往不同機構,容易令他們有被人遺棄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