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收水/日本幣策趨正常化 冀擺脫通縮陰霾
日本央行3月19日決定,將短期政策利率從-0.1%調高至0-0.1%,同步取消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YCC)。這是日本暌違17年首次加息,宣告負利率時代的終結。邢自強指出,日本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走出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通縮期,從其對抗通縮的進程看,日本從最初的瞻前顧後到全力以赴,最終亡羊補牢,教訓可謂深刻。他續稱,日本央行的最新決定,標誌着延續11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開始走向正常化,日本雖參考並學習了美國經驗,但也付出長達20年的「失落」代價。
上世紀90年代初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經歷漫長的通縮期。邢自強指出,在此期間「日本貨幣政策反應,有很多經驗教訓值得思考」。通過對100多個經濟體過去百年的分析,邢自強團隊得出結論,「去槓桿」的成功之道,在於將利率壓低至比GDP增速低2個百分點的水平,如此才能促進溫和通脹,實現溫和「去槓桿」和經濟復甦。
邢自強舉例說,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日本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並未迅速採取寬鬆措施,而是在最初階段保持謹慎,瞻前顧後的態度貽誤了打破通縮的最佳時機。1991年至1995年期間,日本央行雖選擇逐步降息,但因降息幅度不夠,引發實際利率長期高於GDP增速,該現象提高了實際償債負擔,導致「越去槓桿、槓桿率越高」,通縮挑戰也依然嚴峻。
邢自強認為,除未及時採取寬鬆措施外,日本的貨幣與財政政策配合度同樣不夠。日本貨幣政策寬鬆時,財政政策卻趨緊,兩者很少形成協調且一致性的寬鬆;另一方面,當財政政策寬鬆時,政策發力方向往往是投資、支持基建和製造業,而非支持消費需求。他說,長期通縮環境中,日本製造業企業雖在「出海」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並持續保持一定的全球競爭力,但因政策端對需求提振的不足,日本始終不能走出通縮陰霾。
在歷經長期通縮後,日本央行開始反思,甚至邀請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分享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成因與教訓。伯南克在分享中直言,經濟陷入蕭條時,第一反應是「採取刺激政策拉動通脹」,通過先遏止通縮,再採取結構性的改革措施。
CPI升幅連續兩年超2%
邢自強說,安倍晉三組閣後摸索出「安倍經濟學」來打破通縮,日本央行實施YCC,並採取負利率政策措施,目標是將通脹率提升至2%。疊加寬鬆的財政,今年日本通脹目標逐漸達成,日本央行開始退出非常規的貨幣政策,「通脹率抬升是日本貨幣政策轉向的主因」。他分析,2022年、2023年,日本CPI同比分別增長2.5%和3.2%,今年1月CPI同比增長2.2%,「通脹率已連續20多個月達到日本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
邢自強提醒,如果說去年市場還曾憂心日本的「再通脹」屬於暫時的輸入型通脹,那今年「春鬥(日語,即日本工會組織每年春季為提高薪酬而組織的談判)」結果無疑激勵人心,大型企業承諾薪資漲幅將達5.28%,幅度為1991年以來最勁。此次「春鬥」結果預示日本的薪資上升正與物價形成良性循環,「這是『好的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