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香港破紀錄的143萬間公司說明了什麼?\卓 銘
築牢特區維護國安防線後,如今正是香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海外反華媒體和亂港分子對香港的抹黑亦未曾停息,「遺址論」、「撤資論」、「內地化論」等謬論層出不窮。但現實中,香港本地、非本地公司數量均創下歷史新高、外國投資機構最近亦看好港股前景、接連舉辦的盛事更吸引數以萬計的各方精英和企業來港探路,證明那些抹黑全是子虛烏有之說。國際已對香港投下信心一票,香港社會只要團結一致、群策群力,必能創造輝煌新一頁。
從香港今年首季的經濟表現,其實就足以把那些一味「唱衰」的聲音徹底打破。特區政府日前公布,本港第一季GDP按年增長2.7%,其中服務輸出仍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而整體貨物出口進一步改善,私人消費和整體投資開支亦繼續擴張。整體貨物出口繼上一季按年實質增長2.8%後,今年第一季隨着外部需求略為好轉而上升6.8%;而服務輸出繼上一季按年實質擴張21.2%後,在第一季則繼續顯著增長8.4%。首季基本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本地私人消費開支首季按年實質輕微上升1%,整體投資開支隨經濟擴張微升0.3%。
本地外地公司均創歷史新高
由GDP到貨物、服務出口、私人消費開支都錄得穩定增長,原來海外媒體口中的所謂「金融中心遺址」是這樣的嗎?要知道,光是2.7%的GDP增長率,就與新加坡持平,更超越美國今年首季1.6%的增長。而某些人最喜歡視為香港經濟衰退「證據」的港股表現,近期亦令他們跌破眼鏡。就在本月初,恒指便一度實現九連升,高見19626點。就連美國摩根士丹利,日前亦為港股「加油」,上調恒指目標,在基本情況下,將2025年中的目標設為19150點,最樂觀可見22500點。
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日前公布,截至上月,香港共有超過143萬間本地公司、約15000間非本地公司,兩者均為歷史新高。其中新公司成立數量按月增加約12000間,較解散公司約7400間為高,繼續錄得淨增長。所謂的「遺址論」、「撤資論」,在事實面前完全不堪一駁。
本月初的「五一」黃金周,累計約76萬內地旅客訪港,較去年同期升近兩成二,並為香港帶來逾20億元消費收益,而受惠於訪港旅客人次持續回升,旅遊服務輸出亦進一步躍升40.4%。香港積極打造旅遊業新品牌和拓展盛事經濟的成果有目共睹。除了遊客以外,上周一連兩日的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便吸引了來自4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2800名與會者參與。同時第15屆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亦匯聚了來自6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12000名買家入場參觀採購,其中更包括不少大灣區企業。
不論是本地,還是外國企業,都已經用腳投票表現出對香港前景的信心和支持,實際行動當然比單純的口頭抹黑有說服力得多。而且日前特區政府公布了下半年的盛事年表,預計今年全年有超過210項盛事舉行,包括42項會議及展覽盛事、25項文化藝術及創意盛事、15項體育盛事、13項金融及創科相關盛事等,料可吸引約170萬名旅客,將為香港帶來72億港元消費額,對本港經濟又是另一波巨大刺激。
識變應變求變創造新機遇
更重要的是,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不同,香港還有「背靠祖國」這個不可多得的獨特優勢。就在本周三,香港特區政府便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全方位合作意向書,就金融、城市建設、文化旅遊、交通運輸、貿易達成5項協議、簽署26個投資合作項目,合同總投資額達484.78億元人民幣。雙方合作投資科創研發、電子信息、中藥材生產、食品加工等19個製造業項目,還有16個與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合作的簽約項目,不只令香港與廣西之間達成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也進一步加深與東盟之間的聯繫,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不會被取代,只會不斷加強。
從實質數據和現實情況來看,不難看出所謂「遺址論」、「撤資論」、「內地化論」,都不過是非理性的抹黑。但香港眼前面對各種挑戰也確是事實,如果一味「躺平」「啃老本」,香港最終難免被取代,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已強調香港處於經濟轉型期,必須創新、創造、應變、懂變。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下,香港各界更要用好自身獨特優勢,以創造性思維、突破性政策推動香港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