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工具/人行買賣國債 有別於西方量寬操作

  圖:人行通過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來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是貨幣政策逐步與全球成熟央行接軌的一步。
  圖:人行通過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來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是貨幣政策逐步與全球成熟央行接軌的一步。

  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中國國債市場規模已居全球第三,加之流動性的明顯提高,為人行在二級市場開展國債現券買賣操作提供了可能,此舉也是一種流動性管理方式和貨幣政策工具儲備。邢自強分析,人行貨幣政策組合及發行機制,與美聯儲、日本央行有很大不同。人行過去主要借助央票、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公開市場工具調節流動性,通過結構性工具為特定領域提供相對低價的信貸。一些海外央行將利率降到極致後,被迫通過長期、單向購買中長期國債的方式,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其量化寬鬆(QE)工具實施的條件是利率工具已經失效,「這是非常規的干預方式」。

  調節流動性穩市場

  邢自強指出,通過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來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是人行貨幣政策逐步與全球成熟央行接軌的一步,隨着中國國債市場的愈發成熟,人行可將國債視為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中國也可借鑒美國、日本的經驗不斷完善政策工具,加強貨幣與財政政策的配合,重點加大對消費的支持,推動中國經濟走出低通脹。

  《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人行不得在一級市場參與國債交易,這意味着人行僅能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記者留意到,人行歷史上也曾嘗試國債買賣操作。1996年,人行為投放基礎貨幣,曾面向14家商業銀行購買了29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國債。

  無獨有偶,2002年至2003年,人行曾通過國債買賣方式調節市場流動性,但因外匯大量流入,2004年後人行資產負債表出現膨脹過快現象,國債「現券買斷」作為一種擴表的流動性釋放工具,其存在的必要性顯著減弱。2007年財政部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用於成立中投公司,分階段兩次購買1.35萬億元特別國債,定向發行給農行,再由人行從二級市場接走,此舉避免了大規模集中發行國債對市場的衝擊,且不對應基礎貨幣的變化。

  邢自強再強調,人行常規性貨幣工具依然較多,政策空間仍然較大,未來還可繼續使用降準、降息,以及結構性貨幣工具,包括近期設立5000億元額度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中短期看,中國沒有實施QE政策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