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騰飛/大公報航空業座談會 專家議員建言 打造機鐵2.0 打通灣區機場

  圖:《大公報》日前舉辦「創新求變 聯動騰飛─大灣區航空業新質生產力」座談會,一眾嘉賓就大灣區航空業融合創新發展建言獻策。\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圖:《大公報》日前舉辦「創新求變 聯動騰飛─大灣區航空業新質生產力」座談會,一眾嘉賓就大灣區航空業融合創新發展建言獻策。\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發達的航空運輸能力和臨空經濟是世界級灣區的核心增長極之一。《大公報》日前舉辦「創新求變 聯動騰飛──大灣區航空業新質生產力」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業界持份者、專家及議員提出多項大灣區機場群協同發展倡議,包括打造「機場快線2.0」,接駁港深兩地機場,強化多式聯運;擴大「東莞空港中心模式」,滿足內地高附加值產業對航空運輸需求,同時讓香港更好融入和服務大灣區等,共同打造高質量、高效能、可持續、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陸九如、實習記者蔣夢宇

  現時粵港澳大灣區80公里半徑範圍內有七個機場,航線網絡遍及全球主要城市,聯通全球230多個航點,旅客年吞吐能力達2.2億人次,客貨運量位居全球主要灣區首位。國家近年發布多項政策,鼓勵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發展,建設世界級機場群。

  做好協調機制 按定位分配資源

  出席大公報座談會的多位業界代表、專家及議員認為,目前大灣區主要機場航線網絡重複建設情況普遍,同質化競爭激烈,區內空域結構複雜、機場群呈多中心發展格局,需引入新思維,設立更高層面的協調機制,就不同機場之間的差異化定位分配資源,創新聯動合作模式,強化大灣區機場群協作,才能促成大灣區機場群聯動騰飛,互惠共贏。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指出,香港作為「空鐵聯運」模式的先行者和受益者,隨着大灣區基建互聯互通程度逐漸加深,香港應該把握港深西部(洪水橋至深圳前海)鐵路和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建設的機遇,在欣澳站接駁至現有的機場快線軌道,打造「機場快線2.0」,實現香港機場和前海核心商業區的直達鐵路連通,甚至接駁至深圳機場。

  張欣宇估算,參照現時機場快線載客量計算,「機場快線2.0」一年載客量可接近1500萬人次,有潛力讓接近20%的機場旅客受益,亦將成為香港機場三跑道落成後,達至全年1.2億人次增長目標的重要配套和保障。他相信,項目可大大便利從深圳、東莞及廣州出發的旅客,通過鐵路直達香港機場,不但令香港機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國際樞紐機場地位更加鞏固,同時使港深兩地機場在未來分工和配套服務更加精細化。

  中山大學港珠澳三角研究中心鄭天祥教授建議,應盡快開通廣州、深圳至香港三大機場的高鐵聯線,並將機場鐵路延伸至內地,以進一步強化機場群之間的聯繫。另建議在大嶼山西建設新港口,與港珠澳大橋和機場聯動發展,打造多式聯運模式。鄭天祥亦建議,善用港珠澳大橋,將大橋與即將投入使用的深中通道協同運作,形成環城公路,這將有助香港機場吸引周邊地區客源。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員練卓文表示,香港應該主動同深圳合作,將深圳至港珠澳大橋的連接線設計為公路鐵路兩用,公路可連接深港珠大橋至珠海,鐵路則通至香港機場。這種設計可以連接深中通道和深江鐵路,加強香港前往內地的高鐵城軌網絡。練卓文認為,隨着深中通道、深珠通道以及深江鐵路的規劃開通,深圳在大灣區的樞紐地位不斷加強。香港應該與深圳共同規劃,增強大灣區內的交通聯繫和經濟發展。

  運輸局:為鐵路延伸預留土地

  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洪思敏回應提問時表示,香港洪水橋接駁深圳前海鐵路項目,首階段研究工作已完成。由港深政府合作成立的「推動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已有共識推進項目,並因應兩地的社會發展及經濟需要,聚焦洪水橋至前海段,同時為鐵路向南及向北延伸預留了土地,在日後有需要時作延伸發展。

  洪思敏又提到,香港機場管理局正在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發展兩個自動化停車場,包括「轉機停車場」及「訪港停車場」,其中「轉機停車場」供以自駕方式經大橋抵港,然後往香港機場乘坐國際航班的廣東及澳門旅客使用,過程中旅客不需入境香港。她表示,特區政府及機管局會繼續積極與大灣區的機場進行戰略合作,善用區域資源,提高服務效率,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協同發展,締造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