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狂徒」蠶蛹\判答

  在東北的社交語言裏,有一套非常玄妙的「潛規則」,其中之一就是「吃不吃蠶蛹,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成為好朋友」。一隻蠶蛹的友誼,能攜歲月走街串巷,真心無懼地久天長。不管你是聚會家宴招待賓朋,還是地攤前笑談人生,沒有蠶蛹的餐桌上,都是「差點意思」、很難收場的。

  東北人對蠶蛹的偏愛能到什麼程度?僅就遼寧省舉例,據說每年生產的蠶蛹只有十分之一用在了紡織業裏,其餘全成了「不務正業」的盤中飧。不但有廚師們在這個領域各顯神通,作為家常菜的「硬貨」,也通常成為爸媽試煉廚藝的招牌款式。以至於每次去市場買菜,十有八九能在一眾蔬果綠葉裏,跟幾盤憨態可掬、扭來扭去的小東西對上眼。而此時,一部分人已經脊背發涼、落荒而逃,但另一部分人,則早在腦海中把它迷人的烹飪畫面回味了遍。

  新鮮的蠶蛹,怎麼吃都不過分。做成菜,油炸和乾煸最常見,火候讓每隻蛹都剛好焦香酥脆,咬開薄薄的外殼,噴香的蛋白質瞬間爆破而出、佔滿口腔,在鹹和鮮之間達到最好的平衡。爆裂聲是無與倫比的感觀刺激,可實實在在的美味才是每個老饕的靈魂歸處,如果你問東北人,蠶蛹好吃在哪,他們多半只會用一個字回答──香。越惜字如金,越彰顯了它的獨特地位。最讓人難以自控的是,只要吃了,便會一個接一個,最後盤已見光,大家卻還是咂咂嘴,覺得沒過癮。如果說白天的蠶蛹是保守的堅持,那夜晚的蠶蛹,才是饞鬼們最後的放縱。進了烤串的局,就必有蠶蛹的席,一串串的油亮散發出一陣陣狂妄的香,咬下一顆,分分鐘讓你體驗一次唇齒的碰撞。這是燒烤攤前從懵懂到熟稔的成人禮,也是每個東北人心照不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