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創科屢創佳績 教育界冀規範推STEM教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除了今次於ISEF創下歷史紀錄外,過去一年多香港中學生亦先後揚威多個國際重要科學競賽。當中在2023年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以及國際基因工程機器競賽(iGEM),港生便分別得到「金獎Plus」及「全球TOP10」的殊榮,同樣是歷來最佳成績。香港多位教育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認為,尖子港生創科成果揚威海外,固然令人欣喜,但要培育足夠人才以配合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本港STEM教育仍有改善空間,包括更清晰制訂STEM教育的學習內容和目標,以更規範方式推動STEM教育。

  盼局方有系統地提供資助

  教聯會副會長鄧飛表示,在業界不少有心人推動下,香港學校流行「以賽代考」的方式推行STEM教育,有效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鬥心。不過他亦指,雖然本港STEM教育愈來愈普及,亦有不少科創尖子生屢獲國際賽肯定,但整體來說未有仍明顯指標,顯示港生普遍STEM能力特別強,加上目前STEM教育多由學校自發進行,「好聽叫『校本』,難聽就是各有各發揮。」他認為,香港要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應主動界定一套STEM教育標準,點明不同年級學習內容,以更規範的方式推動。

  鄧飛提到,「以賽代考」雖能提升學生動機,但不少海外比賽「入場費」較高,或影響一些基層學生參與積極度,期望特區政府教育局能有系統地提供資助或自行組織,更好地推動本港STEM氛圍。

  教師STEM能力有待加強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表示,眾多尖子學生連創歷史佳績,實在令人欣喜,但那並未反映本港STEM教育整體情況,「叻的學生就當然叻,但那更多是以『精英制』的做法,整體來說(STEM教育)還是比較參差不齊。」

  他認為STEM教育應該從小做起,哪怕早在幼稚園階段,「已可學習一些跟STEM相關的技能和態度,例如觀察、分類、分辦結果等等。」

  本身是小學校長的朱國強亦坦言,各小學間的STEM教育內容和進度差異很大,而整體教師的STEM能力仍有待加強,宜進一步提供機會予香港教師參考內地與海外成功經驗,促進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