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金孫」挾洋自重謀「獨」拒統

  劉匡宇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賴清德的「5·20」講話以宣示闡述「新兩國論」為軸,完整表露其挾洋自重、謀「獨」拒統心跡,撕下了「維持現狀」「兩岸和平」偽裝。賴清德在挑戰兩岸和平底線的同時,也暴露了他的新形態「台獨工程」路線圖。

  「民主『台獨』論」挑戰一中底線

  賴清德掌權第一刻,就化用美西方反覆灌輸提點的關鍵詞,炮製「民主『台獨』論」包裹其各類「附美反中謀『獨』」主張。

  在這個敏感場合,賴清德最急不可耐地向世界宣告:「台灣已是一個國家」,並否認兩岸同屬一中。其講話不見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對大陸稱「中國」而非「中國大陸」,拋出升級版「兩國論」,試圖推導出「兩岸互不隸屬論」,最後以「台灣是國家名稱」收尾定調,挑釁意味十足。賴此版「兩國論」的政治躁進,較之陳水扁假情假意的「四不一沒有」,以及蔡英文半遮半掩的「維持現狀」更加露骨,向着「法理台獨」的絕路邁出一大步。

  有此鋪墊,賴清德進一步為否認統一選項提供論證。一方面,他攻擊大陸是「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附和美西方敘事妖魔化大陸,將中國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歪曲為對台「文攻武嚇、威脅滲透、企圖併吞」,試圖消解統一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另一方面,賴清德完全否認兩岸同屬一中的法理事實和政治基礎,對大陸和兩岸關係表現出輕忽、敵視、對抗的極大惡意,卻還要求大陸「展示尊重、對等合作」,與台一起「承擔責任、互利互惠、共存共榮」,用乾癟空洞的言辭愚弄視聽,用毫無誠意的「對等觀光和教育交流」設下陷阱,埋下「拒絕互動、沒有善意、破壞和平」來倒打一耙的伏筆。

  更有甚者,賴清德還鼓吹台灣是「民主世界MVP」,聲稱要扮演「世界民主鏈」「第一島鏈」的關鍵角色,守衛美西方對華遏制圍堵的「第一關」。賴希望在美西方對華「新冷戰」的全鏈條上,扮演比此前更順應、激進和暴衝的角色,充當西方對華戰略圍堵、安全威懾、價值對抗和經濟科技封鎖的尖刀毒刺,進一步翻攪「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混水,為外部勢力介入台海提供新的更多抓手,更為其謀「獨」拉攏外援。

  否認一中、拒絕統一、兩岸對抗和挾洋自重,賴清德踩到了兩岸關係幾乎所有的紅線,也蓄意挑戰兩岸和平的最後底線。

  賴式「『台獨』工程」違逆島內民意

  事實上,賴清德作為自許的「台獨工作者」和島內普遍認定的「台獨金孫」,其頑固「獨」性非一日之寒。其此次講話內容多是陳詞濫調,是其長期各類「台獨」論調的系統集成。總的來看,賴講話高度契合其「四大支柱論」和「『台獨』三大任務」,是其新形態「台獨工程」的總綱領與路線圖。

  所謂「四大支柱」,是在蔡英文「四個堅持」作為原則的基礎上,在處理兩岸關係時,要強化配合美西方對陸軍事威懾,在經濟、科技和民主上加速「脫中入西,附美抗中」,同時保持強硬對抗立場。這實際是賴在兩岸關係上落實「新兩國論」的抓手。

  所謂「『台獨』三大任務」,是為「守護台灣主權」,要在島內推行所謂「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人心」。具體來說,是要拆解重構台灣當局現行的所謂「憲政體制」、「政治制度」和「司法體系」等制度框架。同時,深化推動「轉型正義」,用民進黨的「台獨」「廢死」「同婚」等「綠色價值體系」強行「改造」島內社會。此外,重用鄭麗君、小野等綠色文教人士,通過精緻包裝和多元手法,全面升級深化「文化『台獨』」,以期擴散「『台獨』意識」、重塑「台灣新國族認同」,直至「洗滌人心」。

  賴清德的言論和妄想,暴露出其已無意隱藏「右翼『台獨』民粹」底色和偏執激進政治性格。正如台灣《聯合報》所言,賴清德自居「高於一切」,要將其狹隘病態的「信念標準」「道德優越」「絕對權力」強加給島內社會和民眾,按少數人意志來決定多數人的命運與生活。

  畢竟,賴以僅四成支持民意僥倖上台執政,又面臨島內「雙少數」新政治格局,卻不思謙卑自牧、戒慎自省,對於島內要求兩岸和平、合作、交流,將主要精力放在解決島內經濟社會困境的主流民意,以及不同陣營的信念、價值,不僅毫無尊重體諒,反而蓄意挑動「少數對抗多數」,甚至用「民主」「主權」綁架在野政黨,框限其政治空間。

  總的看,賴清德的思維和做法,就是要對政治異己和社會反對者進行價值毀滅,完成「台獨」和綠色意識形態在島內政治社會的持續壟斷,為「『台獨』建國」掃清內部障礙。這是一條不歸路,也意味着賴的同路人非常有限。賴缺乏包容性、同理心和可持續發展精神的政治路線,一上台就急切躁進地打光底牌廣受詬病。賴講話還未結束,島內股價就瞬間暴跌,社會輿論瀰漫批判和悲觀氛圍,就連民進黨內,也有派系商討「不隨之起舞,走自己道路」。賴的孤注一擲,正將自己推向絕境。

  島內輿論也暗示,就連賴清德想拖進台海泥潭的外部勢力,恐怕也有被賴「擺了一道」之感。美政府在賴講話後保持了耐人尋味的沉默,美國務院在此前聲明中,一半談「民主」,作為給賴講話兜底的「通關暗語」,另一半是重申雙方「非官方民間關係」定位。美國需要甘為卒子的賴清德,但如果賴執意要做「麻煩製造者」,恐怕美國只能待其如陳水扁一般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