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更多本地人才 服務創科中心建設

  本港中學生陳蕙軒在「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獲得轉化醫學組別的一等獎和一項頂級的創新大獎,是本港代表隊20年來首次獲此殊榮。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着力加強中小學STEM教育,本港中學生屢次在國際科技和工程競賽中獲獎,反映本港創科教育氛圍日益濃厚,成績喜人。特區政府要發揮人才和產業互相促進的作用,加快產業多元化步伐,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做好科研成果轉化,讓創科人才學有所用、大展所長。

  STEM教育是指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在中小學階段大力推動STEM教育,為學生打好基礎,配合香港未來發展創科的大方向。在過去兩年,政府、教育界和社會各界積極行動,投入更多資源,營造更好氛圍推動STEM教育。政府資科辦推行「中學IT創新實驗室」及小學「奇趣IT識多啲」計劃,資助中小學舉辦與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打好創科根基。各中小學開發了一系列STEM課程,利用學校社區環境設計科技教育項目。

  本港企業、團體亦日益重視STEM教育,舉辦不少本地的競賽和訓練營,為有潛質的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以今次獲獎的陳蕙軒為例,她早年踏上科研之路後,參加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舉辦的青少年科創大賽,不斷鍛煉和提升科研能力。本港青少年近年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中屢獲殊榮,與整個社會的創科氛圍濃厚息息相關。

  發展創科離不開大量優秀人才,特區政府一方面大力「搶人才」,推出「高才通」等人才入境計劃,滿足本港創科創新發展所需;另一方面透過培養本地創科人才,改變優秀學生過於集中選擇醫學、法律、金融等行業的取向,讓人才培養更均衡,更符合以創科驅動發展的世界潮流,為本港經濟轉型升級培育必要的人才。

  人才與產業互相促進、互相成就。香港過往產業結構相對單一,金融、房地產和貿易物流一直佔本地生產總值(GDP)很高的比例,對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帶來挑戰。特區政府將創科局擴大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正是要由創科入手,推動再工業化的發展,推動本地產業多元化。

  「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本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這就要求本港除了繼續鞏固自身科研優勢,亦要有中下游產業配套,形成完整的生態圈,讓科研成果能夠持續產品化、市場化,以產業發展促進人才成長。 特區政府前年發表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特別指出要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又設立100億港元的「產學研1+計劃」,資助有潛質的研發團隊將成果商品化。香港發展創科產業,要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充分利用內地的完整產業鏈和龐大市場,包括建立聯合實驗室、科研孵化基地等等,讓本港的年輕創科人才有更大舞台施展才華。

  特區政府努力推動產業多元化,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以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不僅為香港的創科人才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有助於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更多香港創科人才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彩,為香港繁榮穩定和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