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中國商業電影系列(上)】電影是藝術與商業的混合體 成功需靠主創團隊精準策略

◆烏日娜是話劇演員,也曾導演過短劇。  受訪者供圖
◆烏日娜是話劇演員,也曾導演過短劇。 受訪者供圖

◆《末路狂花錢》劇照
◆《末路狂花錢》劇照

◆《末路狂花錢》製片人張莉。  受訪者供圖
◆《末路狂花錢》製片人張莉。 受訪者供圖

◆主演譚卓
◆主演譚卓

◆主演小瀋陽
◆主演小瀋陽

◆主演賈冰
◆主演賈冰

◆《末路狂花錢》
◆《末路狂花錢》

  一個世紀以來,電影蓬勃發展,成為一種藝術和商業的複雜混合物。它激發着全世界觀眾的想像力,而且對人們的行為、文化、政治和經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要贏得觀眾的心,對於電影尤其是商業電影來說,拚盡全力只是一種基本態度。怎麼拿下好的票房,商業電影的博弈之路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反觀中國商業電影不斷發展的20年間,從早期的突飛猛進到「黑馬頻出」的資本熱潮,再到近兩年大片靜默,中小成本影片的不斷冒泡。身處全球第二經濟體的市場中,中國電影的商業之路,或許也因為它的不確定性,才令一眾做「夢」之士堅持不懈。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從一個想法變成一部院線商業電影,《末路狂花錢》只花了不到兩年時間。從起初不被看好的票房,到上線首日即拿下「預估」成績。隨後便開啟了屬於它的乘勝追擊之旅。截至發稿前的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影片上映18天後,其總票房超越時刻正在到來,坐穩了五一檔最大贏家的寶座。 一部中等成本投資的商業影片要「冒泡」,在製片人張莉和導演烏日娜看來,背後匯聚的天時地利人和都需要步步為營的精準策略。

  堅持電影是拍給普羅大眾看

  《末路狂花錢》是由烏日娜執導並擔任編劇,由賈冰、譚卓、小瀋陽、于洋、董寶石領銜主演,英達總監製的喜劇電影。歡笑和遺憾,快樂與落寞,同場競技,笑着的人收穫鮮花掌聲不斷,也是她們應得的高光。作為今年五一檔唯一的喜劇片,《末路狂花錢》上映半個月後,成為全國排片量第一的影片,業內人士分析,該片的總票房超越時刻即將到來,坐穩五一檔最大贏家。

  回看內地五一檔(5月1日至5月5日),專業數據顯示,內地電影票房共有15億元(人民幣,下同)落袋。其中,國產動作大片《維和防暴隊》、國產喜劇片《末路狂花錢》、港產犯罪片《九龍城寨之圍城》包攬票房前三。幾家歡喜也有幾家愁。五一檔期間,黯然退檔的影片也公開告示:因各種複雜情況提前退檔,擇期江湖再會。

  記者查閱獲悉,媒體預估《末路狂花錢》票房只有八千萬元, 但目前一些專業數據平台對《末路狂花錢》票房的預測高達7.5億元。當票房達到7億時,按照37.82%的比例,片方將分得高達2.8億元的收入。這是令所有人出乎意料的結果,包括導演烏日娜和製片人張莉。

  「上映首日,我一直拿着手機刷票房、刷觀眾評論。手機發熱,還充了好幾次電,最後看得我眼睛都快『瞎』了。」這是新人導演烏日娜忐忑的一天。 夜晚八千多萬的票房喜報傳來時,烏日娜鬆了一口氣。上緊了兩年的發條,她的情緒終於在此刻得到了一定的紓緩。

  在上映前的媒體觀影預測會上,大家對這部影片的票房預估是在八千萬到一億多元。開局首日能拿到「預估」的成績,製片人張莉只覺得欣慰。「這個拍給普通觀眾看的電影獲得了很多群體的正向反饋,也令我們開始相信一直堅持的創作方向是對的。」

  與數據平台合作宣發搶佔票房

  「電影是做出來的。」張莉透露,如果合作方不滿意,不如意,都意味着此前的工作白搭。如何啟動補救措施,也考驗着一個成熟製片人的應對能力。

  更有感觸的還是在宣發、營銷環節。貓眼、淘票票、抖音這類數據平台的崛起,為很多影片提供了宣發營銷的核心打法策略。

  如今看來,和貓眼合作是《末路狂花錢》最大的成功,正是貓眼在檔期選擇上做出了正確判斷,並精準找到了宣發路徑。

  「最開始的啟宣和點映都是從東北三省開始的,首先佔領了這個區域的票房,然後再從北向南來一路擴散口碑。」張莉說,貓眼確實制定了非常有效的宣發策略。

  今年的春節檔、五一檔,接連有一些電影宣布撤檔,其中更有直接承認在宣發做了錯誤決策而決定離場。這種遺憾,外人很難去想像其間的糾結。

  2015年,張莉入職開心麻花影業,從電影《夏洛特煩惱》的宣發開始,她搭上了公司喜劇商業化道路的快車,《驢得水》《羞羞的鐵拳》《李茶的姑媽》平均一年半一部的電影節奏,令她完成了從導演助理到製片人的職業進階之路。 首次擔綱製片人的電影,《獨行月球》榮登2022年中國內地票房TOP2。

  見證過小成本影片的「黑馬之勢」,也參與保持了至今為止評分最高的喜劇電影的口碑之作。商業電影,對張莉來說,與其說是職業,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電影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細看會發現影片的出品方以及聯合出品公司,包括4家主要出品以及近21家聯合出品。《末路狂花錢》作為一部商業喜劇片,它背後是電影三種商業模式裏,最主流的製片廠模式在主導。

  「我前期只需要協助製片公司做投資,工作的重點更多是主創、演員的敲選,搭建劇組。」影片拍攝完成後的壓力更不小。張莉說,首次內部放映給合作方、宣發方的老闆看片時,這通常是最為「膽戰心驚」的環節。

  製片人張莉、導演烏日娜背後的開心麻花成立於2003年,憑藉着話劇在商業上的不斷積累和創造,於2016年1月登陸新三板,創造了一個半月定增價增幅44倍的紀錄。而第一部喜劇商業電影《夏洛特煩惱》能夠開啟他們高歌猛進的影視之旅,首先也得益於開心麻花積累的強大觀眾粉絲群。

  手握28部原創話劇IP,基於開心麻花粉絲陣容的發酵和精準營銷的宣發方案,這些原創作品中已經有14部被改編成電影,有拿下檔期票房冠軍的,也有至今保持高位口碑評分的商業喜劇。

  話劇也好,電影也好,都是直接面向觀眾,所有創作過程怎麼樣去引領觀眾的審美和滿足觀眾的需求,每次都要有一點新鮮感,也在不斷努力。「不過,在短視頻的衝擊下,現在做喜劇電影已經越來越難了。」張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