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文藝團體苦無場地創作排練

◆元朗潭尾方艙已成為外勞宿舍。圖為外勞空閒時在室外相聚。 資料圖片
◆元朗潭尾方艙已成為外勞宿舍。圖為外勞空閒時在室外相聚。 資料圖片

  國家「十四五」規劃制定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大局中的角色,確立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包括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事實上,搞好文化藝術產業,亦是增加香港旅遊吸引力的一大資源,而本地各類文化藝術團體和工作者卻苦無創作空間,令文藝工作者備受壓力。特區政府要發展文化藝術產業,則有需要利用現有資源,如疫後閒置的方艙醫院、空置校舍以及活化工廈,供藝團使用,民建聯提出將啟德方艙打造為國際藝術體育交流園,便屬物盡其用的一例。

  特區政府有多項措施發展香港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包括加強培訓文藝人才,另增加博物館和表演場地座位數目,並吸引更多國際文藝活動在港舉行,以及推動文化藝術產業。不過,對一眾文藝團體來說,增加表演場地固屬好事,但另一要項是有否場地和空間進行創作和舉辦活動,這正是困擾他們多年的問題。

  除民建聯提出善用啟德方艙用地外,其他多個方艙醫院仍被閒置。香港文匯報記者曾到訪改作外勞宿舍的元朗潭尾方艙,以及轉作建造業培訓場地的新田方艙,均屬善用現有資源個案。能否再規劃其他方艙用途,包括供藝團使用,乃值得思考。不過,該些方艙均地點偏遠,若要發展便須有交通配套才能吸引用家。

  其實不少劇團、樂隊及其他文藝工作者,過去也因工廈租金低廉而租用工廈排練或作工作室,但近年工廈租金亦上升,加上以往相關部門因消防安全或違反地契等問題,迫使部分文藝團體遷離工廈,近90個劇團及大批戲劇界人士前幾年已發表聯合聲明,促特區政府扶助香港戲劇發展,提供足夠場地進行排練和製作。

  馬會創藝中心活化廠廈

  倘政府能利用工廈進行活化,改善消防設施給予文化藝術團體使用,可解決他們苦無場地的困境,而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是香港唯一整幢廠廈活化而成的垂直藝術村兼藝術中心,給予百多個各類型藝術工作者和文化團體設工作室,乃可參考善用舊工廈的例子。除工廈外,亦可利用空置的校舍和政府物業,供文藝團體進駐。

  要打造香港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政府須給予不同文藝團體的支援,若有用地集中讓文藝團體設立工作坊,更可作出宣傳成為新的景點,做到「香港無處不旅遊」。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