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錦囊】實體經濟依然機會處處

  著名經濟學家 宋清輝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也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更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當前依然遍地都是機會。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觀察到,今年以來,全國各地紛紛把實體經濟作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體經濟質量效益得以不斷穩步提高。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方面,雖然經過30年的蓬勃發展,中國互聯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並擁有全球最多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以及最活躍的互聯網技術和應用創新生態。但是,中國仍有相當多的用戶還沒有「沾上」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紅利,尚待走上高速移動網絡時代的「高速路」。展望未來,需要及時補上互聯網基礎設施存在的薄弱地帶,因為這關乎到教育公平、文化普惠、社會正義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在此背景下,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補上木桶理論中的最短的那塊兒「木板」。一方面是要繼續提高移動互聯網在內地的覆蓋範圍,同時合理降低移動網絡的使用經費,提高移動互聯網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需要繼續在移動互聯網安全層面上下大功夫,保證居民、企業的信息安全。此外,要規範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秩序,令相關企業能夠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良性競爭、共同發展壯大。

  與移動互聯網深度融合

  當前,內地正在全面推動移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發展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新業態新模式因而不斷湧現,為內地經濟發展的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提供了新的動能,加速推動了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步伐。

  接下來,在實體經濟和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兩者還需要不斷融合、優化資源配置,唯有如此才能使得效率最大化。例如,正是因為當前的物流工具十分發達,移動電商才能通過便捷的交通網絡實現快速送貨。這也意味着,每一個實體產業背後都需要有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支持,才能得以實現高速發展。

  人才仍是極為關鍵因素

  實體經濟和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歸根結底都需要靠人,也就是說,人才依然是極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國家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大力培養出能夠在科研工作、企業運營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並大幅度提高這類人才的福利待遇,矯正當前時代偏向娛樂、網紅、直播帶貨等方面的畸形發展趨勢。只有投身實體經濟的人才越多,內地未來的經濟才有可能向好的一面穩健發展。

  當然,經濟向好發展並不是做好實體經濟、做好移動互聯網產業、培養好人才那麼簡單,國家依然需要縱深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與此同時,還要統籌好文化、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以及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等等。

  要做好這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個月就能夠完成,也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很可能需要經歷一個五年規劃,也許還要更長的時間。但無論如何,腳踏實地去做、去落實是最為重要的。若內地經濟能夠在「十四五」期間打好基礎,必然會朝着更加穩健的方向發展。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中國韌性》。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