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唯帽子論 產生「商機」

  圖:歐洲自然科學院官網發布了不少活動相片,但大多數都似乎與學術活動無關。
  圖:歐洲自然科學院官網發布了不少活動相片,但大多數都似乎與學術活動無關。

  「克萊登」式院士為何有市場?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水院士」層出不窮,與國內院士評選現狀有關。在國內要獲得院士最高學術榮譽,是十分困難的。於是,有的海外機構就把目光對準國內高校、科研機構、醫院的學者,做起兜售「院士」頭銜的生意。

  熊丙奇表示,在國外要註冊一個「山寨」科學院並非難事,因為國外實行的是學術自治模式,一個機構的學術權威性是否得到認可,要由學術同行認證。這些「山寨」學術機構的「院士」「會員」含金量根本得不到認可,卻可以做販賣「院士」「會員」頭銜的生意,並借此牟利。

  熊丙奇認為,事件背後也暴露出當下社會的學術「頭銜化」與「唯帽子論」的問題。有關部門有必要對「花錢買院士」傳聞進行調查,審查相關授予院士頭銜的「學術機構」究竟是怎樣的性質,調查這些當選「院士」是否存在購買「院士頭銜」的行為。對於「山寨科學院」,要給出明確的說法,回應公眾關切。

  陳志文亦給出三點建議:首先,應該消除信息差,在根源上切斷投機牟利者的生存空間;其次,相關部門可以對這些機構進行監管,如果是國外註冊的組織,在國內運作就需要接受國內相關部門的監管;最後,當公眾出現被誤導的情況後,應有權威聲音釐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