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興產業崛起 美西方「焦慮過剩」

  盛 華

  美西方炒作「產能過剩」論再有新攻勢。5月14日,美方發布對華加徵301關稅四年期覆審結果,宣布將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等產品加徵關稅。世貿組織早已裁決301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美為了選舉政治利益,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違背中美元首共識,破壞世貿規則,但這打救不了美製造業的競爭力,反而更加證明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全面崛起已不可阻擋。美「關稅大棒」削弱不了中國新能源產業競爭力,只會讓世界更看清美國霸道霸凌嘴臉。

  世貿組織已明確作出結論,美國的301關稅違背世貿規則,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正如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指出的,所謂「產能過剩」論有違常理及常識,毫無道理,所謂「產能過剩」,過剩的不是產能、而是「焦慮」,部分國家通過「扣帽子、貼標籤」只會妨礙合作,是典型的「雙標」。

  新興產業在開放充分競爭中崛起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900萬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成為推動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中國新能源產業能穩居全球第一,有三大原因:一是中國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中國是最早確定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的國家。中國車企加大研發,在智能化、電池、電控等核心技術上形成領先優勢,已成「技術輸出者」。同時,中國從政策層面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一線城市中心城區公共充電樁設施覆蓋率超過80%。

  二是中國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和優質豐富的人力資源等,強力支撐新興產業崛起。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已形成200多個成熟的產業集群,製造業規模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

  三是能激發技術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充分市場競爭,已成新興產業發展持續動力。中國向特斯拉等外資廠商開放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各類企業在配置、價格、服務等方面展開立體化競爭,新品迭出、全球消費者從中受益。高效的市場機制和良性的產業競爭生態為中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中國新能源產業優勢正造福全球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為世界減碳、為各國減通脹、助多國產業振興,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發動機,正全面造福全球。

  一是減碳。過去10年,中國對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長貢獻度超過40%。

  二是減通脹。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有效解決了有關國家和地區用電難、用電貴等問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顯示,過去10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了60%和8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於中國創新、中國製造、中國工程。

  三是促增長。近段時間,多個中企承建光伏電站項目如贊比亞光伏電站相繼揭牌,中國正在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生活等領域形成規模龐大的發展增量,孕育的投資和消費市場據測算每年將達到十萬億元人民幣級。

  難阻中國高質量發展穩健前行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茁壯成長,是資源、政策、戰略規劃等諸多發展要素優化配置的成功案例,是中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必然結果,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真本事,是在開放競爭中練就的,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綠色轉型作出了突出貢獻,其日益強大凸顯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已全面崛起,如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國產大型郵輪投入運營,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奮鬥者」號極限深潛等。

  美西方炒作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矛頭直指中國具有全球比較優勢的新能源產業,其實質是通過歪曲抹黑中國高質量發展道路,阻遏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躍升路徑,而背後的小算計則是收穫選舉利益,但這些小動作阻擋不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一日千里、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