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蝶影】公式化演技

  小 蝶

  曾經與一位80歲的舞台劇演員談論他演的一齣舞台劇。我說很喜歡他說話流暢,絕不拖拉,令全劇節奏明快,不會沉悶。

  他卻回答說︰「可是,有些觀眾說我演的角色是80歲老人,說話速度怎會那麼快呢?覺得不太合理。」

  在我還未來得及回應時,他已經立即補充說︰「但是,我不就是一個80歲的老人嗎?我說話的速度和節奏不是如中年人那樣明快嗎?」

  前輩正好說了我想說的話。

  我一向對那種「什麼年紀便有什麼樣子和做什麼事情」的公式演技很不以為然。很多演員的演戲方法很簡單︰扮演年輕角色時說話吊高嗓子,面部表情誇張,走路蹦蹦跳跳。請你看看身邊的年輕人,他們走路是否都是一彈一跳?說話時是否都是聲線高,多表情?當然不是。

  「行貨」演員演老人角色時,都是背部佝僂,走路蹣跚,聲線低沉,說話緩慢。又請你看看身邊的老人,是否都是千篇一律的狀態?

  當然不是﹗身邊的年輕人有些如初升朝陽,渾身散發能量;有些好像早已看透世情,意志消沉;有些仍然像盤古初開,混混沌沌;有些練達通透,早已成精。身邊有的100歲老人仍然行動自如,每天拿着手提電話玩個不停;有的70歲已經需人照顧,了無生氣;有的中氣充沛;有的聲音沙啞;有的耳聰目明,頭腦清晰;有的彷彿什麼都已忘記了。

  你看,即使編劇為角色作好年齡的設定,同齡的人也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有不同的精神狀態和形體舉止。演員的其中一個能耐便是要把相同類型的人物角色賦予不同的面貌,讓觀眾看到站在舞台上的都是有別於在其他演出中出現的同類人物。前輩演員便是最佳例子,他本身就是精力充沛,聲如洪鐘的人,所以他與以前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不同。他塑造了一個口齒伶俐,反應很快的老角,令人耳目一新。

  我曾經寫了一個劇本,劇中有一名50歲的男角,由一名約40歲的中年演員飾演。在圍讀時,我嚇了一大跳,演員竟然用了一般人演80歲的老翁的方法來演——無論是說話或行動都非常緩慢,沒氣沒力。你若是十多歲,我明白50歲距離你太遠。對你來說,30歲到100歲都是「老」。可是,你真的相信十年後自己會變成這樣?現時50歲的人都很年輕啊﹗

  我無法說服那名演員改變演法,只好修改角色,把他寫成一名活潑好動,整天嘻哈大笑,愛吹口哨和咬香口糖,常找人搭訕的人物,讓演員不能再把角色演成80歲的模樣。最後,全劇最出彩的角色便是他。

  這種公式化的演法同樣出現在配音員身上。例如每次都是由同一把女聲以同樣的聲線和腔口為所有中老婦角色配音,完全是在催促我快點關上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