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畫師:唐卡就是方寸之間的世界

◆雲岡石窟大佛文創產品。香港文匯報記者依江  攝
◆雲岡石窟大佛文創產品。香港文匯報記者依江 攝

◆觀眾體驗拓印。 香港文匯報記者依江  攝
◆觀眾體驗拓印。 香港文匯報記者依江 攝

◆國際唐卡展,桑傑本師徒的文創作品。香港文匯報記者依江  攝
◆國際唐卡展,桑傑本師徒的文創作品。香港文匯報記者依江 攝

  在本次展會「國際唐卡展」部分,唐卡大師桑傑本,攜其弟子共帶來一百餘幅唐卡畫作和文創產品。桑傑本之徒、唐卡畫師關卻表示,今次是第一次在香港舉辦如此大規模的展覽,對於所有參展畫師而言,都是莫大鼓舞。「香港觀眾很欣賞我們的作品,格外喜歡我們畫作中人物的神態,我們的文創作品在香港也很受歡迎。」

  1.5厘米畫幅製成吊墜

  他展示了現場最小的唐卡文創產品,只有1.5厘米畫幅,製作成吊墜。「唐卡就是方寸之間的世界,這樣細小的最是難畫,用的筆市面上也買不到,我們用兔毛或者比較有韌性的動物毛髮,取一根製筆來畫。」關卻說,作品雖然細小,但即使是熟練的工匠,也要整整兩天才能完成。「這種產品雖不是主流,但一直都有需求,所以即使製作周期漫長,我們也會一直畫下去,希望在方寸間,將唐卡文化帶到更遠的地方。」

  在另一邊的「千帆出海」數字創意產業博覽會展區,由孫育卿創立的「向南妃」,帶來了以非遺與時尚結合設計而成的香雲紗服飾產品。在明朝永樂年間就作為珍品出口海外的香雲紗,一直到民國時期仍流行。這種以獨特工藝製成的絲綢面料,不僅防蟲防水、穿着清爽,更保留了絲綢的優點,規避了絲綢的缺點,被稱為「絲綢中的軟黃金」。

  如今的香雲紗工藝,比起四五百年前亦有所改進,孫育卿說:「以前的香雲紗因是用塗泥工藝,呈現出的顏色比較暗沉,而現在我們先用三蒸九煮十八曬,然後再噴彩色的顏色上去,就擺脫了暗沉的色調。傳承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使用就是最好的傳播,只要穿在身上。」

  師傅速拓印成品 予觀眾帶走保存

  國家5A級景區桂林「獨秀峰·王城」,在今次展會中帶來了包括桂林彩色拓印、王城孔子像、文創周邊等多種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桂林彩色拓印的傳承人王繼勝亦在展位現場,引導觀眾現場體驗拓印,解讀拓印的技巧。

  桂林彩色拓印植根於桂林石刻文化,區別於其他地區多使用墨或硃砂製作拓印,桂林彩色拓印的顏料來自彩色礦石,因此成品色彩豐富,色澤細膩,有較高的欣賞價值。

  王師傅表示,使用傳統拓畫技法製作一個「福」字,需要三小時。為讓觀眾能體驗到這項非遺技藝,他們特別設計了縮小版的「福」字拓板,通過簡化步驟,只需一分鐘便可拓印出成品,更為觀眾提供相框帶走保存,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將桂林彩色拓印傳承下去。

  他表示,此次參展的另一目標是推廣「桂林獨秀峰·王城」研學基地,借助一系列精品文旅線路,讓香港的學生走近祖國、了解桂林,寓教於樂。該研學項目已有多年經驗,期待通過在香港的推出,走出文旅出海的第一步。「我們作為歷史遺跡的守護者、歷史文化的傳播者、非物質遺產的傳承者,希望以香港為平台,把我們的文化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