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山東大學幽默開講:既是王博士也是王大隊




今年90歲的作家王蒙本月9日出現在山東大學文淵講堂,為在場師生作了一場主題為「傳統文化的特色與生命力」的講座。雖到耄耋之年,王蒙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他在回答學生提問時回憶起上世紀60年代下放新疆的經歷,幽默地稱自己「是王博士,也是王大隊」。他還提到,學習是能救人救己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活到老學到老,臨死前一分鐘能學也還要學習,我有這個決心,我敢吹這個牛。」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江宏 濟南報道
講座伊始,王蒙先生概括了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之後結合自身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經歷,分享了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思考。一個多小時的分享,以傳統文化為起點,勾連古今中外,風趣機敏,金句頻出,收穫了陣陣掌聲。講座結束後,意猶未盡的王蒙,與現場的青年學子互動,積極回應大家提出的問題。
用10分鐘選擇新疆
王蒙回憶,1963年他被分配到北京一所大學教現代文學,但其不想當老師,還是執着於創作,只想寫小說。他坦言,受毛主席「知識分子應該經風雨見世面」影響,想要離開北京真正到人民當中,要到農村去。「我在北京將近30年沒怎麼離開過,到外地最遠的地方是天津和太原。當時有三個省對我表示了歡迎,甘肅、江西和新疆,我用10分鐘以內的時間選擇了新疆,因為我覺得越遠越好。」
「我順便給大家介紹一個人生名言,就是凡大事我10分鐘就可以決定,越小事兒可以兩年不決定,比如你要買一個手錶,這手錶到底買哪個牌子?你可以思考兩年,但是去新疆還是留在北京,我10分鐘就可以決定。」 王蒙幽默詼諧的話語引起場上陣陣掌聲和笑聲。
「去新疆我太幸福了,太快樂了!我去新疆的時候怎麼去的?我帶着妻子帶着兩個孩子,帶着一個大的玻璃瓶子,玻璃瓶子裏有三條小金魚,可惜新疆的水太硬,我給牠一換水全死了,我們在這種開闢新生活的前景和期待下來到了新疆。」王蒙說,「我在新疆確實得到了機會,和少數民族的農民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而且榮任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巴彥岱鎮紅旗人民公社第二大隊副大隊長。」
王蒙笑着說,現在新疆駐京辦事處的人給他發微信時還在寫着「王大隊好」。他正式的文化教育程度是高中一年級,但後來,王蒙因文學創作上的成就獲得了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澳門大學、日本櫻美林大學三所國外大學的榮譽博士或博士,因此他笑稱自己「是王博士,也是王大隊」。
越有機械越應獨立
當有同學問王蒙,如何面對當今社會高度的機械化時,他說,要保持樂觀的態度,任何新的發明都會引起不安。火車的發明曾在英國引起全民抗議,中國最早出現火車時,當地農民甚至抗議到了要用老牛拉火車的程度。「因為你有了機械你就成了機械了嗎?我不信有這麼一個邏輯,你越有了機械,我就越有我的獨立,越有我的頭腦,越有我的靈魂。所以我沒有那麼深刻的憂患,我還是期待着社會會進步,生活會快樂,幸福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