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20分鐘效應 Z世代的「精神快充」

  圖:杭州正在謀劃豐富多彩的綠化空間,讓市民有更多的減壓好去處。\大公報記者連慜鈺攝
  圖:杭州正在謀劃豐富多彩的綠化空間,讓市民有更多的減壓好去處。\大公報記者連慜鈺攝

  春季的杭州,草長鶯飛,鮮花怒放,正值踏青好時光。「20分鐘效應」的走紅為杭州大大小小公園帶來了新鮮客流量,年輕人抽空離開工位或是走出家門,享受20分鐘無所事事的Gap Time。近日,「20分鐘效應」在各大社交平台中熱度飆升,「20分鐘效應」意指用20分鐘的時間快速脫離壓力場景,放鬆身心,做一次「精神快充」,公園、海邊、餐廳、市場……許多Z世代年輕人開始為自己忙碌的生活按下暫停鍵,熱衷於在多種多樣的環境下體驗該效應的魅力。\大公報記者 連慜鈺

  在眾多「20分鐘效應」中,「公園20分鐘效應」最受關注。短暫地逃離城市鋼筋水泥構築的囹圄,人們在公園中與自然同呼吸,時而閒逛時而坐着發呆,曬着太陽傾聽風經過的聲音,與節假日驅車遊玩的正式感不同,「公園20分鐘效應」傾向於以一種快速、隨性的方式與自然接觸,進而釋放壓力。所謂的公園,既可以是城市裏的大型公園,也可以是街巷社區的口袋公園,甚至可以只是寫字樓附近的一棵樹、一塊草坪。

  散散「班味」 公園運動提升能量

  「公園20分鐘理論」來源於一篇刊登在《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誌》上的文章。研究顯示,每天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能夠讓人更快樂,即便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讓人狀態更好。

  在杭州錢江世紀公園一帶,有一塊面積較大的草坪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來放鬆身心。香檳色的陽光鋪灑在草坪上,遠處是錢江世紀城高聳的群樓,近處是遊客們休息、活動的身影。

  記者遠遠看到正在玩飛盤的張小姐和她的朋友。兩人玩得不亦樂乎,飛盤從她們的手中快速飛出去,在空中劃出一個優美的弧線,伴隨着笑聲落入手中。「我的MBTI人格是INFP,平時比較宅,基本上班下班兩點一線。」頭戴鴨舌帽,一身健身裝束的張小姐一邊擦拭着汗水一邊說道,「今天和朋友過來散散『班味』。」

  張小姐表示她有刷到過「公園20分鐘效應」的詞條。「我覺得這個理論蠻有道理,不用特別挑選地點,只要抽些時間在戶外唞唞氣,整個人確實會舒坦很多,一掃工作的疲態。尤其當人處於消極狀態時,出出汗,然後呼吸公園的新鮮空氣,能提升能量。 」

  「關心大自然 關心身心健康」

  「其實『公園20分鐘效應』並不稀奇,只是由於我們現在工作生活節奏太快了,往往會忘記一些最簡單的道理。這個20分鐘實質上是還給我們的生活20分鐘。我們年輕人這個群體能因為這個效應而去放慢步伐是件好事情,我們本應該多關心一下大自然,多關心一下自己的身心健康。」張小姐說。

  據悉,小紅書上「春天就要逛公園」相關話題瀏覽量近3億次,搜索量同比增長685%;「公園20分鐘效應」相關話題瀏覽量超8000萬次,春日戶外相關話題在小紅書瀏覽量超1.6億。

  在《杭州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2021-2035年)》中,將新增老百姓身邊的社區公園300處以上、遊園(口袋公園)500處以上,實現「300米見綠,500米進園」的目標願景,謀劃豐富多彩的綠化空間,為公眾提供更高的情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