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客聚】蘇東坡的禪修

  彥 火

  且說蘇東坡遇到歌女桑奴,桑奴說了一句「此心安處,即是吾鄉。」充滿人生哲理,兼有禪意,大為驚詫,正所謂十步之內必有芳草,蘇東坡感慨繫之,即席揮毫,寫下了一首《定風波》以為誌記:

  常羨人間琢玉郎,

  天教分付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

  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

  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首詩一開始便表示,世間人常羨慕像王定國(他的朋友)丰神俊朗男子,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桑奴。這個女子歌聲曼妙,歌聲乘風而起,把炎夏如雪片融化,呈現清涼如水的世界。

  你(桑奴)從萬里歸來,更顯得年輕美貌,笑容還帶着嶺南梅花香,雖說嶺南風土不好(過去嶺南被視為蠻荒之地),桑奴卻坦然答道︰「心所寄託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蘇東坡好友王定國因受到他「烏臺詩案」牽連,被貶嶺南荒遠地方,歌女桑奴毅然隨行,不離不棄。原來她是一個義氣女子,也是窺破禪機的人!

  蘇東坡一生先後3次遭貶,發落都是「蠻荒瘴炎之地」,一是黃州,一是惠州,一是儋州(海南)。落腳處不是荒島、地處邊陲,就是孤懸海外小島,相去京城幾千里,「鳥飛猶用半年程」,可謂「天之崖,海之角」。

  但蘇東坡每到一地,都抱持「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心態,每在逆境,都能在悲苦生活中找尋心理寄託,不減生活樂趣。他被貶黃州寫出千古佳作,如前後《赤壁懷古》等凡700多篇詩文;他被貶惠州,寄情山水,共創作500多篇詩文,並為惠州修築「兩橋一堤」,功德無量;蘇東坡最後一站被貶儋州(海南島)開設講壇,建立書院,教化民眾,留下不少佳話。

  蘇東坡大半生顛沛流離,但卻能隨遇而安,苦中作樂,超然於逆境,拔苦於險途,全靠他那一顆超脫凡俗的本心。

  他在惠州,那個年代是荒涼之地,他卻感恩那裏盛產的荔枝,寫下《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東坡深諳與其糾葛於人生的風風雨雨,不如與風雨共舞,樂得灑脫。這就是禪機。 (《學禪》,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