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慎防電騙陷阱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

  很多市民都曾接收過疑似詐騙電話或短訊,包括不法分子以語音通話假冒入境處或速遞公司要求轉賬,又或以美女帥哥頭像漁翁撒網式發送無厘頭或裝作發錯訊息,從而誘使接收方回覆,故事發展「下文」,最終當然也是離不開借款或轉賬,之後若不是要求事主再次轉賬,就是把事主聯絡號碼刪除或即時「拉黑」。

  日前,筆者的內地朋友反映,他的友人在香港遇上電騙並已報警備案。事實上,有些騙案通訊工具屬境外註冊號碼,難以追查,如果社交平台辦事處和伺服器設於香港境外,香港警方在進行調查或要求境外社交平台配合調查一般較迂迴,進度緩慢,或沒有線索作進一步深入調查而成為懸案。

  此外,境外也有涉高科技的新型電話騙案,騙徒會事先收集受害人的若干音頻,然後以人工智能合成聲音,複製和高度模仿受害人的聲音,然後向受害人的親朋戚友要求轉賬到不明賬號;除了音頻,騙徒甚至可以人工智能製作模仿受害人的視頻。如果收到這類疑似要求轉款的視頻,對真偽又有所質疑時,其實可以要求電話另一端的對方,臨場做出指定動作,以避免人工智能衍生的電騙,繼而減少被騙的風險。

  我們要提防使用境外手提電話號碼發送的訊息,不宜回覆和不要按下隨附的超連結網址。在未徵求對方語音或通話確認前,不宜向訊息指明的銀行賬號轉款,更不要胡亂掃描涉錢銀的二維碼。我們要向家中長者灌輸電騙陷阱資訊,警惕他們慎防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