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過滄州文廟有感\胡一峰

  每一座城市似乎都有一片區域,售賣文玩舊物,集聚一方閒人。北京最有名的是潘家園,金石瓷陶竹木牙角,寶貨琳琅。去過多次後,每次去我依舊會感慨,天下原來有這麼多可盤之物,人間之趣真如肥沃土地上的野草,不停地冒出頭來。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我們一家人取道冀南赴黃河入海口遊玩,夜宿滄州。晨起散步,才知酒店緊鄰着文廟。滄州文廟明初創修規制漸備,明清以來歷經二十餘次修建。目前的建築大多是近年維修復建的。門口的孔子像前方立着一座四柱三門七樓牌坊,綠琉璃瓦頂,三塊坊額上寫着對他的稱頌,從右往左分別是「德配天地」「滄海文明」「道冠古今」。孔子像後面是一片類似於潘家園的空地,二三十個攤位挨挨繞繞擺成兩長排。一半是文玩,一半是寵物,零星幾個賣舊書報和花草,還有一個長着老年斑的遊醫用某種秘製藥水為另一位老者祛除臉上的老年斑。

  我轉了半個小時,邊看攤上的貨,邊看攤邊的人。滄州文廟的這個「潘家園」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核桃手串、玉料泥石、鸚鵡鴿子、金魚烏龜,應有盡有。不過,生意一般般,賣貨的比買貨的還多,而賣的與買的似乎都是老相識,唯有我這一個誤闖進來的外地人。所有攤主只顧着向自己的熟客或同行打招呼,互相誇讚着對方手裏的核桃或腕子上的手串,沒人有興趣招攬我的生意,任我落落大方或落落寡歡地獨自遊蕩。

  這些年,廟堂尤重文脈,民間追求煙火氣。二者看似兩橛,實則互為呼應。文脈乃文氣所聚,煙火氣卻為文氣之基。沒有煙火氣的「文氣」冷森酸腐,難潤人心。一個地方煙火氣與文氣之涵育,均需一群不急不躁、有心有閒之人。當他們在滄州文廟這樣的地方憩息安頓,舒洩閒情逸致,生活中的鬆弛感、人際間的親近感便多起來,文化創造於此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