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線/質保期焦慮\姚文冬

  新車後備箱出現故障,電子鎖偶爾失靈,有幾次砸了腦袋和後背。找4S店交涉,檢測沒問題,售後人員就讓我錄視頻,好當作證據與廠家交涉。但那故障不常犯,視頻不好錄。她安慰我說,慢慢來,反正出質保期還早呢。我鬆了口氣,在質保期內,人總有一種享受免費保障的安穩和鬆弛。

  現在,質保期只剩半個月了,想到還沒錄到證據,我不得不舉着手機錄像,反覆開啟、關閉後備箱。如此幾十遍也沒成功。每失敗一次,心就失落一次。我開始焦慮:如果這半個月錄不上,出了質保期,即使找出了故障原因,也得自費修理了。但售後人員說,錄了幾十次都沒事?這麼低的概率,即使有問題,也完全可以忽略。她說,就一輛汽車而言,即使質保期平安無事,以後出問題的概率也會大幅提高,到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小故障無論是保修還是自費,都根本算不了什麼。

  的確,我現在這份焦慮心情,如果能折合成經濟賬,已經得不償失。自費修理,又有什麼大不了呢?一輛車要開十幾年,大小故障定會層出不窮,包括質量問題、人為損壞、車輛老化等,遠比質保期內的問題多並且嚴重,為什麼我們能坦然接受,卻為是不是在質保期斤斤計較呢?

  事實上,大多數產品,質保期出問題的概率都很低,問題主要出在漫長的使用期。所以沒必要把質保期看得有多重要。它只是一種信譽保障。

  人生有「質保期」嗎?我想是有的,至少十八年。

  這十八年裏,父母就如同「生產廠家」,對我們的「質量」負責。現實中,這種「質保期」可能更長,界限模糊不清─十八歲後上大學、就業、買房、結婚等一系列大事,好像還處於父母的「質保期」內,特別是後兩項。有多少兒女,利用這段「質保期」,盡可能多地享受父母的「免費維修」?比如利用結婚這個契機,得到父母給買的房子,這就減輕了婚後的經濟負擔。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我對兒子的「質保」,一直延續到他的小家庭成立。婚後,他也向我伸過手,但那是借,不是要,他表示一定會還我。可見他潛意識裏有「質保期」觀念,而且「免費」和「自費」的界限分明。他能在「出保」後迅速擺脫對我的依賴,知道以後要靠自我保障,這使我感到欣慰。

  遇到過一個極端的例子。有位朋友做臨時工,收入很低,但他一直享受父親的福蔭─老人有份高收入工作,而且開銷不大,索性就把工資卡交到他手裏。這是變相延長了「質保期」。即使是延長的質保期,也會有到期的時候,就同樣會產生質保期焦慮。果然,有一天,他哭喪着臉對我說,他的生活質量要下降了─老人要退休了,退休收入比在職時要大打折扣。

  和產品一樣,人生的絕大多數「故障」,多出在成年以後,迷惘、痛苦、挫折、受傷,甚至災難,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會頻頻出現,此時回首,會發現「質保期」那些小病小災,小的挫折和不如意,真的可以忽略不計。那時候,我們誰沒有過因跌倒擦傷膝蓋而傷心的「挫折」,我們的父母,一邊安慰,一邊自責,然後小心翼翼地給我們包紮傷口。那時,小小的心靈是不是也出現過焦慮:當我長大後離開父母,我可該怎麼辦呢?記不清了。如果有,在現在看來,像不像是個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