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外交(下)

  圖:喀秋莎在俄羅斯人氣高。
  圖:喀秋莎在俄羅斯人氣高。

  一九八四年,中國提出了大熊貓租借方案,想擁有大熊貓的國家可以採用短期借展的方式,請大熊貓到當地的動物園巡展。目前旅外大熊貓至少有六十四隻,分布在十八個國家。

  隨着「旅居」海外的中國大熊貓越來越多,作為一種有着濃郁中國印記的文化符號,大熊貓的影響力也走出動物園,演變成全球共享的熊貓文化,越來越多的國際合作項目開始以熊貓命名。從由熊貓綠色能源集團發起建設、攜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推動的綠色能源示範項目熊貓電站,到以人民幣計價、由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在華發行的熊貓債券,還有世界自然基金會等許多國際組織也使用熊貓作為標誌。

  二○一七年,聯合國招募了十七名來自全球五大洲十四個國家的「熊貓使者」,承擔推廣包括消除貧困、提高公平正義、保護環境、清潔飲水、消除飢餓等任務目標。聯合國將這些志願者命名為「熊貓使者」,這源於大熊貓親和友善的形象和風靡世界的感染力。

  這也是為什麼夢工廠動畫公司製作的《功夫熊貓》系列電影跨時十六年仍然賣座,加上上月上映的《功夫熊貓》第四部逾五億美元的票房,全球吸金近二十五億美元。大熊貓加上功夫,這兩個最受歡迎的東方傳統文化元素足以令全球狂熱。

  大熊貓從頭到腳的憨態可掬,舉手投足的可愛呆萌,代表着中國向世界釋放出的友好與和平之意。「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以熊貓為紐帶的民間交流,為中國與世界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礎,營造氛圍。」許多外媒都曾評論和報道稱,中國的大熊貓傳遞出的是「互信、互惠與堅實的夥伴關係」這一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