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月社融出現負增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由於企業和居民加槓桿意願疲弱,加之監管治理資金沉澱空轉,4月內地新增社融罕見出現負增長。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987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少增1.42萬億元,為歷史最低值。同期人民幣貸款增加7,300億元,同比多增112億元,低於市場預期。由於監管部門對不合規存款產品「擠水分」等影響,4月末狹義貨幣(M1)同比轉負,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7.2%,同創新低。

  4月新增貸款同比多增,主要源於表內票據沖量,企業和居民加槓桿意願依然偏弱。4月住戶部門新增信貸減少5,166億元,同比多減2,755億元,居民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均呈現同比多減。當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600億元,同比少增3,60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4,100億元,同比多減3,00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100億元,同比少增2,56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381億元,同比多增7,101億元。

  分析:市場普遍正在「提前還貸」

  社融方面,4月新增社融罕見為負。其中,實體經濟人民幣貸款增加3,306億元,同比少增1,125億元,政府債券、企業債券亦均出現同比大幅少增。今年前四個月累計,人民幣貸款增加10.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1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2.7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04萬億元。

  人行發布的第一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存量貨幣信貸已經不低,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化為需求約束」。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分析,「提前還貸」仍在繼續。4月抵押補充貸款(PSL)淨歸還3,432億元,淨歸還額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說明政策性銀行也在選擇「提前還貸」,或表明政策性融資需求和市場化融資需求在4月雙重收縮。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指出,房地產供需格局改變、地方信用發動機降溫,對融資的需求明顯下降,是造成金融數據減速的主要原因。但在此過程中伴隨着經濟下行壓力,反映出總需求不足的問題仍然值得重視。

  人行或加速開啟寬鬆窗口

  鍾正生認為,未來貨幣政策將更需關注「價」、而弱化「量」。在社會預期快速回落時,人行加速開啟寬鬆窗口。人行強調「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包含着防範高息攬儲、調降MLF等政策利率以及適時降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