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淺談】一統天下非朝夕 代代努力成強秦

◆ 黃崖關長城一景。 資料圖片
◆ 黃崖關長城一景。 資料圖片

  提到秦始皇的功績,一般人都知道他統一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五百多年諸侯混戰局面,而且廢封建行郡縣,有利大一統;他推動建造的萬里長城和馳道亦有利軍事國防和交通運輸。不過,這樣輝煌的成績其實並非他一人的功勞,其背後離不開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從秦孝公時期開始,商鞅變法已令原先各方面都較(中國版圖中)東方落後的秦國轉弱為強,更一舉擊敗魏國,收復河西,令「諸侯畏服」。惠王時六國合縱結盟抗秦,證明秦國強大,沒有一國可以獨力與之抗衡。而惠王用張儀連橫之策破六國合縱,兼併巴蜀四川之地,從此楚國處於被動守勢。

  秦昭王時,用范雎遠交近攻之策,迫使韓、魏不斷割地求和。燕、齊互相攻伐,更令有一定實力的齊國從此衰落。到公元前260年長平之役,白起殺四十萬趙兵,令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公元前247年秦王政即位,韓、趙、魏、楚等國土地已大為縮減,東方六國已元氣大傷,只是茍延殘喘而已,至此六國覆亡、統一之勢已難逆轉。故此秦王政時期,只要秦國本身不發生大亂,要統一天下根本沒有特別難度。論統一之功,孝公、惠王、昭王,均比始皇為大。

  春秋末年已有「楚子縣陳」,意即楚滅陳國後,把其地置為縣,由君主直轄。到戰國時代,各國多把擴張兼併得來的土地設為郡縣,其中向邊區擴張所得置郡,國內多置縣,故此出現郡大於縣的情況。而秦孝公用商鞅之法,「強公室弱諸侯」,把秦國分置31縣,宗室貴族封建世襲之特權廢除。戰國中後期各國為求富國強兵,集中人力物力資源,大多走向提高君主權威、集權中央的方向,尤其是受法家思想影響較大的三晉和秦國。至秦始皇一統六國時,更是將春秋戰國以來逐步形成的制度由個別國家及局部地區,擴展至全中國。

  我們都知道萬里長城巍峨雄偉,早在戰國時期,燕趙秦三國為了防止北方的戎狄入侵,已在邊區修建長城,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三國長城連接和修葺整固,這才成就東起遼東碣石,西至甘肅臨洮,綿延數千公里的長城。

  ◆緩圓(退休中學中史、中文科老師,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