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夏天難題 多汗症與腳臭

■皮膚科專科醫生  陳厚毅
■皮膚科專科醫生 陳厚毅

■腳部要小心護理。
■腳部要小心護理。

■男士有腳臭是災難。
■男士有腳臭是災難。

  炎炎夏日,如果你一出門沒多久身上的汗流不停,焗在鞋中的腳掌又因流汗後發出陣陣臭味,或者這正是夏天兩大難聞臭味│多汗症與腳臭。不單為患者帶來很多不便,導致尷尬的情況不斷發生。因此,特別邀請了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講解多汗症與腳臭的形成,並分享其治療方法,改善患者情況。

  陳厚毅表示,人體汗腺是受交感神經系統控制,當情緒緊張時就會增加出汗,例如見工、考試等,曾見過手汗過多的考生,輕輕一按試卷已令試卷上出現一個濕手印,甚至有患者表示自己有邊走路指尖邊滴汗的情形,這些情況都不正常,可歸類為多汗症。

  原發性多汗症 或因家族病史

  多汗症很常見,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若患者出汗量突然大增、大量出汗影響日常起居及不明原因夜間盜汗(即夜間過度出汗,影響日常生活及睡眠),必須留意,若出汗狀況伴隨冷顫、頭暈、胸痛、噁心及發燒,更需要與醫生商討如何減少發生機會。

  要劃分到底流多少汗才算是過度?怎樣確定有嚴重的出汗問題?假如大家發現自己流汗使整件衣服都濕透了,因為過度潮濕而造成皮膚問題,或者就算你不運動也會出汗的話,那你可能就患有多汗症。而多汗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原發性:成因不明,有機會有家族病史,多發於在25歲前,患者除手掌多汗外,身體有較多汗腺的部位如腋下和腳掌等,亦會特別多汗。

  ■繼發性:以後天因素為主,包括甲狀腺亢奮、某些腫瘤、肥胖等,影響至出現多汗症。

  多汗症分類 依不同部位劃分

  多汗症可依據部位不同分為下列幾種:

  全身性多汗症:全身的汗量都會增加。

  局部性多汗症:某些特定部位的汗量增加,以下這些部位最常見:

  ■手掌;

  ■腳底;

  ■腋下;

  ■頭部;

  ■面部;

  ■或是其他身體部位。

  改善症狀從調整生活開始

  多汗症帶來的種種困擾,往往讓患者苦不堪言,以下生活習慣的調整,可助患者改善症狀:

  ■止汗劑:成分為氧化鋁,原理是利用藥劑滲入並阻隔汗腺管,抑制排汗,用法簡單,但需每天使用。若本身屬過敏體質,應避免選擇含添加化學成分的止汗劑。

  ■電解療法:患者將手掌浸泡於通過微弱電流的自來水中,透過電流阻止交感神經向汗腺發出信號,從而減少出汗。陳厚毅說:「每次療程約30分鐘,只是每星期要進行數次,不算太方便。」

  ■注射肉毒桿菌:藉肉毒桿菌毒素阻隔汗腺的神經傳遞,從而抑制汗水的分泌,注射一次效果可維持6至9個月。但每次治療需要注射數十針。

  ■交感神經切除術:適用於嚴重多汗症患者,利用內窺鏡經胸部小孔切口進入胸腔,切除胸部交感神經,以根治手汗問題。但有少數病患者可能會誘發「補償性多汗症」,背部或胸部出現汗水增加的情況。

  ■汗腺切除手術:適用於腋下「臭狐」患者,透過腋下切口,將腋下皮層下的汗腺及頂漿腺切除。手術可於局部麻醉下進行,但可能遺下較長的疤痕。

  ■非入侵性微波止汗:是一種無創傷性手術,美國食物及管理局核准的醫學治療,醫生透過微波能量,以非入侵方式「叮」走腋下的汗腺,只需要一、兩次療程,即可長久改善因排汗過多引致的汗臭問題。

  腳臭或因掌蹠蠹蝕症起

  腳臭可以令人很尷尬和不舒服。許多人(尤其男性)每天都為處理這個問題而煩惱。不過,一旦你對腳臭有所認識,你便能採取適當的措施好好處理這個問題。若多汗的部位在腳部,除了較容易有腳癬、汗皰疹等問題外,更容易產生腳臭。陳厚毅提醒,「如果腳臭得像臭雞蛋,腳底又長了一個個小凹洞,可能是患上了『掌蹠蠹蝕症』。」

  掌蹠蠹蝕症,又稱點狀角質溶解症,好發於炎熱的夏季,可以在腳底發現無數蛀蝕的小孔並伴隨難聞的氣味。發生原因主要是因為天氣炎熱潮濕,足部長期處於悶熱的鞋襪中,導致某些細菌增生感染到皮膚的角質層。這些細菌增生繁殖後,會產生蛋白酶導致皮膚角質溶解,並且因為蛋白酶分解了角質蛋白中的硫,產生類似阿摩尼亞的臭味。

  他表示,外搽抗生素藥膏基本上都會有改善,萬一效果不理想則需考慮使用口服抗生素。而預防小貼士:

  ■保持腳部清潔和乾爽。

  ■穿可有效吸收汗水的襪子,例如棉質襪。

  ■如果襪子濕掉,可袋定後備襪子替換。

  ■鞋子盡量輪流穿,讓每雙鞋子都能足夠乾爽。

  ■每天在腳上塗抹止汗劑。

  ■不要與他人共用鞋子或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