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賣場地之共享設施】廣開校園設施 滿足康體需求

◆議員認為應鼓勵更多學校參與「共享康樂設施」計劃。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議員認為應鼓勵更多學校參與「共享康樂設施」計劃。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康文署提供的網球場數量尚欠241個才達標。圖為香港網球中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康文署提供的網球場數量尚欠241個才達標。圖為香港網球中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議員倡增推廣「共享康樂設施」計劃 倘有50學校參與 如增10間社區體育中心

  香港「炒場」問題持續多年未解決,即使康文署早前斥資5億元開發的租場系統SmartPlay康體通啟用,仍難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輪迴,歸根究底是香港康樂場地長期供不應求,加上康文署場租遠低於市價,成為炒家長炒長有的「樂園」,尤以佔地較多的網球場、羽毛球場及籃球場最為嚴重,炒價高達1,000至3,000元。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特區政府必須對症下藥,檢視現行的訂場漏洞,實行嚴格巡查。長遠而言,他們認為應鼓勵全港更多中小學參與「共享康樂設施」,在學校假期開放校園提供康體設施,及考慮加快興建「簡約運動場」,才可真正解決場地失衡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炒場」問題困擾香港逾20年揮之不去,癥結是康樂及體育設施嚴重不足所致。立法會議員馬逢國表示,現時《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已建議根據人口比例向市民提供運動設施的數目,惟根據康文署提供數字顯示,本港大部分運動設施提供的數目均未符人口標準,若以運動場地計算,場地數目最欠缺的首三位設施依次為羽毛球場、網球場及籃球場。

  羽毛球場需增逾260個始達標

  他分析,根據準則建議,每8,000人口應有一個羽毛球場,按2021年人口標準的數量計算,全港應配備924.3個羽毛球場,但現時康文署提供的數量為661個,尚欠263.3個才達標。

  其次是網球場,準則建議每15,000人口應有一個,按比例計算,全港應配備493個網球場,但目前康文署提供的數量為252個,即欠241個才達標,籃球場亦尚欠208.5個才達標。同時,體育館及運動場同樣不達標,分別欠11.8個及4.6個。

  假日向公眾開放 地盡其用

  康體設施一場難求,可興建社區設施的土地又十分有限,馬逢國認為最立竿見影的做法是鼓勵更多學校開放康體設施,「我曾研究過,如果將香港劃分為5大區,只要每區有5間學校願意開放其校園於假日提供康體設施,就相當於增加一間社區體育中心;如果有50間學校參與,就等於增多了10間(社區體育中心)。」

  改用學校設施既可地盡其用,又省時快捷,有助解決目前康體設施不足的問題,故特區政府於2017年已推動「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鼓勵學校於課餘時間開放設施予體育團體使用,惟參與度不算踴躍。馬逢國透露,計劃推行多年,至今只有200多間學校參加,相比全港有逾千間中小學僅九牛一毛:「部分學校話就話願意借出設施,最終其實只借畀跟學校有關的團體,市民大眾根本用唔到。」

  馬逢國:欠跨部門統籌致參與率低

  該計劃猶如「泥牛入海」,馬逢國認為關鍵原因是欠缺跨部門統籌:「要有效推動更多學校參與,並非單靠教育局及文體旅局就成事,如果涉及學校改裝或增減設施,其他政府部門如屋宇署等亦牽涉當中,因此有必要成立跨部門小組作協調,才會水到渠成。」

  特區政府分別在2017年1月及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公布「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五年計劃)及「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十年藍圖),分階段提供多元化設施如體育館、游泳池、運動場和公園等。除了納入五年計劃及十年藍圖的項目外,康文署亦與相關決策局和政府部門規劃和推展其他工程項目下的康體設施。

  然而,有關計劃和藍圖「遠水未能救近火」。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指出,根據資料顯示,全港仍欠逾千個運動設施,他和所屬的民建聯早前曾進行民調,有近四成受訪市民表示康文署收費體育場地訂場難,惟香港地少人多,莫說康體設施,基層的住房也成問題,更何況是增加打波練球的設施?

  鄭泳舜倡借全運會機遇翻新設施增供應

  鄭泳舜認為,香港應仿效內地的做法,優化現時的康體設施:「早前我趁杭州亞運去了當地一趟,見到他們翻新了很多場地,其實香港也可以考慮透過申辦2025年全國運動會8個項目的機遇,趁機翻新或提升現有運動場地,增加供應量。」

  他指出,鄰近不少國家地區近年愈來愈重視舉辦體育盛事及比賽,以泰國為例,早已將運動與旅遊結合,吸引人到當地露營、鍛煉跑步或學習泰拳,「香港也可以打造類似的特色項目,在民間營造更強烈的體育氛圍,提升香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