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新模式/調解制度「前海模式」 巧化民事商事糾紛

  圖:去年11月,前海法院舉行港澳地區特邀調解員聘任儀式。
  圖:去年11月,前海法院舉行港澳地區特邀調解員聘任儀式。

  「叮咚!」安靜的辦公室裏,香港大律師禤孝廉的手機響起WhatsApp的訊息提示音。「禤大狀,考慮再三,我同意原告方的調解方案。」歷經一個月,調解工作終於有了結果,禤孝廉立即向案件被告關女士回覆道,「好的,我會根據你們雙方的意見擬定調解協議,交由前海法院法官確認,法院會出具民事調解書。」禤孝廉自2023年3月起擔任前海法院的香港地區調解員,這是他參與調解的數十宗案件之一。

  近年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範區的前海,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三法域」優勢,探索出國際商事爭議調解的「前海模式」。透過吸納域內外專業人士參與糾紛化解,聘請49名港澳台地區及外籍特邀調解員、21名多法域執業資格律師調解員、8名多語種調解員,凝聚多元解紛力量。「港澳台地區調解員的身份主要有三種:律師、具有專業資質的調解員,以及在內地從事國際金融、貿易等領域的知名人士。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申請或法院邀請兩種方式,經過一定的身份審核成為法院的特邀調解員。」前海法院方面介紹說。\大公報記者 李望賢深圳報道

  禤孝廉是前海法院聘請的49名港澳台地區及外籍特邀調解員之一,是次參與調解的是一宗民間借貸案件。原告馮女士是內地居民,通過朋友介紹向香港的被告關女士認購了理財產品,關女士向馮女士承諾如有虧損,由她來承擔。之後這個理財產品無法贖回,關女士向馮女士支付部分款項後,還有約120萬人民幣款項一直沒有歸還。馮女士起訴到了前海法院要求關女士歸還全部款項。

  善用官方小程序 化解當事人疑慮

  已經處理過多起涉港商事案件的禤孝廉對類似的借款糾紛已有不少經驗。首先採取「背對背」的調解方式,原告馮女士和代理律師通過法院的在線辦案小程序「深圳移動微法院」進行聯繫,很快給出了初步的調解意見。被告關女士是香港居民,禤孝廉則選擇香港常用的社交軟件WhatsApp開展交流。通過幾周的「線上」協商後,案件雙方通過他這個「中間人」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也拿出了大家都認可的調解方案。

  禤孝廉坦言,作為香港律師參與調解,一開始也面臨不少挑戰,包括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等。另外,許多案件中被告往往不知道自己成為被告,若貿然聯繫,很容易被誤解為詐騙電話,而在接到案件後,通過「移動微法院」先給當事人發送相關信息,告知對方有案件在身,並提示會有一名調解員與其聯繫,過兩三天再與對方聯繫就會相對順利。

  熟悉兩地法律 架起溝通橋樑

  「調解是一個平衡各方需求和利益的過程,調解員要善於發現,通過幫助當事人找到共同利益和解決方案,為當事人建立溝通管道,重建信任基礎。」禤孝廉表示,處理跨境糾紛案件,調解員要對兩地的法律體系都有所了解,讓當事人相信其專業能力,從而排除法律文化和交易習慣的差異,達成糾紛化解的最佳方案。

  例如在相關的民間借貸案件中,合同是依據內地法律而制訂,那就必須根據內地法律審視合同的條文,同時也要跟被告解釋清楚原告的主張合法性。「在這個過程中,我作為香港律師,也是大灣區律師的雙重身份就起到很大的幫助。」對禤孝廉而言,「跨境」如今成為他的一個獨特優勢,立足前海,他的服務範圍得以輻射到內地眾多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