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弦雅音】神曲之神
姚 珏
生活中不少樂曲和歌曲堪稱創作者神來之筆,因此也被人稱為神曲。最近我在為6月初的音樂會練琴做準備,這次會演奏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1),這是貝多芬創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自古以來被譽為「小提琴協奏曲之王」,堪稱神曲。從演奏來說,這是一首比較難的曲子,而且我需要站在台上演奏45分鐘,與樂隊配合,對我的專注力和體力都是一個考驗。因此這一個月我需要調整狀態,集中精力去反覆練習,提升對於作品的理解和表現境界,希望在正式演出時能夠傳神演繹,感染觀眾。
要體會神曲之神,首先還是要知人論世,了解創作者的故事和時代背景。貝多芬,1770年12月生於德國伯恩,是德國最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18世紀至19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德國的「狂飆運動」等一系列時代變革,都對貝多芬產生影響,他信仰民主共和,崇尚英雄主義,因此將當時古典主義音樂的精華融入了「浪漫主義」的氣息,開啟了當時的藝術新局,在歐洲音樂史上被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
他1806年創作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為當時維也納劇院的第一小提琴手克萊門特創作的,並由克萊門特於1806年12月23日在維也納首演。這首曲子是貝多芬創作全盛期的作品,規模宏大,旋律柔美,層次豐富,情感質樸,最大的特點,第一是其中的華彩片段不是像鋼琴曲那樣由貝多芬親自譜寫,而是由演奏者自己譜寫。第二就是樂隊不像以前只是獨奏者的襯托,而是與演奏者相互呼應,氣勢恢宏。
神曲之神能跨越時代,成為傳世經典,不僅有當時的時代意義,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夠傳遞人性和情感,歷久彌新,引發共鳴。貝多芬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中的情感非常質樸,而且細膩真摯。第一是貝多芬作曲時,正值他與他的學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倫斯威克產生愛情,並在她的莊園度過了快樂的夏天,因此田園詩般的樂曲和情感在作品中不時出現。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經稱讚貝多芬的作品「有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這一特色也被公認滲透在這首協奏曲中。第二是貝多芬的一生雖然才華橫溢,但是天妒英才,他有很多不如意和痛苦。首先是他的愛情都是沒有結果,他一生幾次戀愛,最終都因為對方是貴族,身份懸殊,因此都不能走到一起,終身未娶。1994年美國電影《不朽真情》和2020年美國傳記電影《貝多芬》都描寫了貝多芬的愛情悲劇。不僅感情上,生理上他也備受折磨,1802年開始他的聽力愈來愈差,直至後來雙耳失聰,因此他的脾氣情緒也時常不穩。他的作品中能夠捕捉到情緒疾風驟雨般的迴旋狂飆,彷彿碾壓一切的不公與苦難,最終奔向光明。從藝術上來說,生活中的痛苦,反而成就了作品的豐富和情感深厚。
當然神曲之神,最重要的還是能夠給不同的聽眾寬廣的想像空間,而且每一次的演奏也能帶來新的體驗,不同的時代我們也能更加思考藝術紀錄的歷史,啟蒙思想的覺醒,體會藝術與人生,藝術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很希望通過我的這次演奏,加深大家對樂曲的理解,把人生的感悟表現出來,也期待觀眾們能夠得意忘曲,這才是此曲真正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