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的意義
羅文華 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
筆者在3月份的一個中午出席「崇基一家親」 講座。香港中文大學的崇基學院原址在中環,校舍狹小。在校方的爭取下,獲政府批出一幅在沙田馬料水的農地,作為永久校址。1956 年,崇基新校園動工,樹是規劃的主題之一。
講座介紹容拱興博士一草一木中大情。他在1955年入讀崇基,69年重返母校生物系任教,在中大修園樹人悠悠50 餘載,「建湖未圓、闢池養德、辦語文桌」。他孜孜不倦,在湖畔草木之間,貢獻給中大。
校園內一條小溪上的「拱興橋」,那是為紀念一位教授而建。橋的兩側種滿了參天大樹,成為校園著名的景點「小橋流水」,每天靜靜地接待重遊校園的校友。
崇基校園內有幾種有意義的樹。其一是石栗, 它代表情有獨鍾、啟蒙、護庇和平安。其二是白蘭,它守在禮拜堂前一小塊草坪上,貼近山坡的崖邊。不論陰晴寒暑、或是苦雨淒風,它都不離不棄,有所堅持。當人們走向禮拜堂,白蘭樹就站在崗頂,溫馨地輕搖葉片,召喚人們加快腳步。其三是冬青,是由中大師生專誠為已故的胡秀英教授而栽種。她深受學生愛戴,年登百歲依然每天早七出門到標本室工作至晚七始回家,並帶領年輕學子上山下坡講授植物知識。
而和崇基的樹有關的文藝作品,包括崇基60周年,由余少華教授填寫的《崇基頌歌》,內中幾句提到木油桐:「崇基周圍樹蔚青,行間種了千年桐。團團白雲油桐花,蓮花池邊顯兩層。」另外有一位同學在學生報的一篇散文中寫道:「學位試來臨,油桐花總愛為你鋪一條白皚皚的花路,也總愛沾在你的髮上、鬢上、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