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北上養老」便利 積極鼓勵「老有所為」

  本港人口老化日趨嚴峻,安老護老服務供不應求。有團體經過調查訪問後建議,特區政府在推出「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後,加推「海南計劃」,讓北上養老的長者多一個選擇,減低本港照顧長者的社會壓力。解決安老護老服務嚴重不足,本港需要多管齊下,既要加快福利政策「過河」的步伐,吸引更多長者到內地安享晚年;亦要大力促進政府、商界、民間合作,讓更多有需要長者獲得適切支援,減少「以老護老」「以老護殘」等現象,紓緩照顧者身心壓力;更應鼓勵健康長者「老有所為」,助人自助,為本港社會發展注入正能量。

  本港人口老化情況加劇,現時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已超過163萬,佔整體人口21.9%,但由政府資助的安老院舍宿位供應不足。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在2027年底前,本港將增加6,200個 、約20%資助安老院舍宿位,令資助宿位合共有約4萬個,但仍遠遠不足。因此,內地養老已成為減輕本港安老服務壓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內地空氣質素較好、生活休閒、居住面積大、物價指數低,目前,在「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下,合資格的港人每月能領取4,195元津貼,長者生活津貼金額可以基本應付內地養老的開支。香港海南社團總會和黃國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昨日聯合公布「海南籍港人返鄉養老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八成受訪者認為,如能在海南領取到特區政府的長者福利,他們有意返鄉養老。

  今年2月,特區政府公布把7間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機構納入「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讓合資格的本港長者在大灣區使用醫療券時有更多服務點選擇;社署日前宣布,「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將在本月 6日起新增兩間分別位於佛山和深圳的安老院為認可服務機構,令「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認可服務機構增加到4間。好明顯,本港積極推動長者福利「過河」,擴大購買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養老宿位及醫療服務,既可增強本港長者北上養老的誘因,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又能解決本港安老服務不足的難題,值得持續推廣、完善措施,令更多本港長者受惠。

  人口老齡化的大勢下,本港「以老護老」「以老護殘」的現象也日趨普遍,值得政府高度重視。早前發生多宗照顧者壓力爆煲、殺害失去自理能力的至親然後輕生的悲劇,情況並不僅限於基層,連退休高層公職人員、富裕家庭也未能幸免,反映年邁照顧者長年累月照料患病至親心力交瘁,以至悲觀絕望。有社福機構提供一站式服務,為300名子女移居外地的「以老護老」家庭提供協助, 以達「早發現、早介入、早支援」。為減輕「以老護老」家庭照顧壓力,避免悲劇重演,政府、商界應加強與社福機構合作,增撥資源,形成合力,提供社工、護理人員、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跨專業綜合服務;整合區議會、關愛隊力量,在全港18區成立支援中心,為照顧者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援和輔導服務,讓照顧者獲得適當喘息空間,紓解壓力。

  換個角度看,長者是香港寶貴的財富,可以為建設更美好香港發光發熱。早前香港旅遊發展局招募旅遊義工,當中就有退休人士,該人士笑言,當旅遊義工較退休前更忙碌,但過程中體會到不少人情味,每當成功協助旅客,自己亦充滿正能量。政府、各行各業提供更多機會讓長者老有所為、永不言老,晚年生活過得充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