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術館展56幅西方大師真跡 呈現歐洲繪畫史400年經典流變
出現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拿破侖越過聖貝爾納山》、源自羅馬神話傳說的西方藝術史傑作《朱庇特與忒提斯》、改革了英國肖像畫傳統觀念的《女孩與狗》、集聚東方意象的《田園樂章》、堪稱超現實主義藝術代表作之一的《抽象概念》……在成都市美術館首個西方藝術通史類展覽「目光所及——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精品展」上,來自不同年代、不同畫派的51位藝術大師的經典原作,為觀眾帶來了一場以亞洲視角賞讀西方藝術經典的盛宴。展覽將持續至6月23日。◆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向芸 成都報道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是次展覽由成都市美術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辦,展出的56幅真跡均來自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畫作橫跨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等多個藝術流派,展現了歐洲繪畫藝術近400年的歷史,以八個章節詮釋不同時代。成都市美術館副館長肖飛舸表示,是次展覽以一個個鮮活的藝術家為切入點,展現不同時代背景、地域文化各異的藝術家們如何通過作品去詮釋時代更迭,從方寸之間的繪畫作品回顧歐洲美術史。展覽名為「目光所及」,「目光」有兩層含義,它既是看向自我的,寓意為人們不斷覺醒的過程;又是看向世界的,是藝術家們對各個領域的關照。
16至17世紀:從巴洛克到洛可可風格
16世紀晚期到17世紀初期,人文主義的晨光與文藝復興的晚風,讓西方藝術從莊嚴崇高逐漸轉向感性世俗。在「文藝復興的晚風:從威尼斯到楓丹白露」單元,文藝復興晚期威尼斯畫派「三傑」之一的保羅·委羅內塞所繪的《男孩和僕從》,以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讓嚴肅的藝術敘事多了現實意義。而法國第二代楓丹白露畫派代表畫家安布魯瓦茲·杜伯瓦的畫作《芙羅拉》,充滿世俗溫情的畫面則透露着藝術風向的悄然轉變。與古典主義中寧靜和諧的審美不同,17世紀至18世紀中期盛行於歐洲的巴洛克藝術風格,體現了當時舊有宗教勢力與改革派力量的博弈。在「巴洛克:運動與尺度」單元,畫作中強烈的光影對比、熱烈緊張的氛圍、繁複華麗的裝飾以及充滿動感的人物造型,讓觀眾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戲劇性。
作為17世紀荷蘭繼魯本斯之後最著名的巴洛克肖像畫家,安東尼·凡·戴克影響了英國肖像畫近一個多世紀。展覽展出他的《阿瑪利亞·馮·索爾穆斯·布朗菲爾斯肖像》,畫作中端莊優雅的奧蘭治親王夫人身着華麗黑裙,佩戴珍珠項鏈、耳環等,棕色織錦掛簾增加了戲劇舞台效果。洛可可風格繪畫受到東方藝術影響隨歷史游弋到18世紀的法國,政治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使藝術趣味悄然發生着變化,充滿了優雅、輕盈和奢華的洛可可藝術,接替巴洛克「主宰」着當時整個歐洲貴族階層的審美風尚。
作為路易十五時期宮廷的首席畫家,弗朗索瓦·布歇是一位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致的畫家。展出的《田園樂章》與《鄉村的樂趣》是布歇藝術成熟期的作品,前者集聚東方意象,成為研究東學西漸的重要史料。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歐亞貿易的往來、文化的交融,彼時的歐洲人對亞洲傳統和文化着迷,洛可可風格的繪畫亦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
18至19世紀: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並馳
法國大革命震徹整個歐洲,新古典主義伴隨理性、秩序、自由、科學和槍聲而來。新古典主義包含着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和反思,強調線條的清晰、形式的簡潔和嚴謹的構圖。在「理性、秩序和文明的信念:18世紀伊始的新古典主義」單元,觀眾可以看到經典之作《拿破侖越過聖貝爾納山》。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在這幅作品中描繪了1800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拿破侖率軍遠征意大利,抄近路越過聖貝爾納山隘道的歷史場景。在大衛繪製的多幅拿破侖肖像中,它最能體現拿破侖作為英雄的視覺形象。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織的18世紀,風俗畫在歐洲藝術史上迎來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時期,平民、貴族、歷史、神話等多個題材,展現了當時豐富多樣的社會習俗和文化氛圍。約書亞·雷諾茲的《女孩與狗》中,一個捲髮女孩親密地抱着小狗,自由而親切的畫風讓人感覺她正無憂無慮地享受着美好時光。
進入19世紀,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在歐洲藝術界雙峰並峙。法國寫實主義風景畫家和肖像畫家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在《朱迪斯》中,將猶太巾幗英雄朱迪斯描繪成了一位抹去神聖光環和明顯面部特徵的鄉村少女,瀰漫着寧靜和無限的詩意。
20世紀至今:性別角色和社會地位變遷
在「觀念的褶皺:20世紀現代藝術」單元,藝術家們實驗性地展示藝術本身的形式及觀念的更新。
如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瑪格利特的《抽象概念》,以一個被巨大青蘋果替代頭部的男子,引發着人們對幻境與現實邊界的思考。除線性敘事的章節外,是次展覽還專闢章節「共進:17-20世紀女性肖像畫與女性視角」,展出男性藝術家視角下的理想化女性形象,和女性藝術家所創作的女性肖像。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家技巧的展示,也是性別角色和社會地位變遷的紀錄,清晰地展示了社會女性從貴族到平民、從依附到獨立的過程。比如,路易十六時期最傑出的女畫家伊莉莎白·維傑·勒布倫,巧妙地將洛可可風格與新古典主義的理智結合,在《路易十六的妹妹法國公主伊麗莎白肖像》中,運用色彩和光影呈現出一種沉靜的美。而約翰·辛格·薩金特的《哈羅德·威爾遜夫人肖像》中,正面端坐女性形象柔和且睿智,是畫家在創作女性肖像形式過程中的探索。
「整個西方藝術的發展歷史,不僅是繪畫,還包含建築、文學、音樂等。」策展人孫曉偉告訴記者,策展團隊在每個章節都插入了不同年代的代表音樂、文學選篇、建築造型等,希望用綜合呈現的方式,讓觀眾從更多元的角度去感受展覽。